6日起,歐盟將對產自中國的光伏產品征收11.8%臨時反傾銷稅。
盡管中方對初裁結果表示不滿,但浙江不少光伏企業認為這是一個妥協的結果,給雙方都留下了緩沖的余地。同時,部分企業表示將及時調整出口市場結構應對危機,不排除放棄歐洲市場的可能。
有專家憂愁,兩個月后的反傾銷稅率的決定,或將成為中國光伏企業選擇是否出口歐洲市場的分水嶺。
光伏“雙反”或將兩敗俱傷
當地時間6月4日,歐盟委員會宣布,將從6月6日至8月6日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11.8%的臨時反傾銷稅,如果中歐雙方未能在8月6日前達成解決方案,自8月6日起,該稅率將升至47.6%。
專家分析,倘若這一決定獲得通過,中國光伏產品在歐盟市場將面臨傾覆之災。
清華大學經濟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認為,如果在8月6日前中歐未能就反傾銷達成和解方案,對雙方都將是巨大的損失。
從中國方面來說,光伏案涉及中國200多億美元的對歐出口,占中國對歐出口總額的7%左右,占中國光伏產品出口總額的80%左右。
“11.8%的稅率好于我們的預期,”浙江省太陽能行業協會秘書長沈福鑫認為,中國的光伏產品目前還存在價格優勢,即使加上11.8%的稅率,中國企業還是能夠進入歐盟市場。
浙江正泰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執行總裁仇展煒,對現在的11.8%的反傾銷稅率表示可以接受,“這比我原先預計要好多了,”不過,他也提出了自己的擔心,“如果歐盟將反傾銷稅率升至47.6%的話,那中國的光伏企業在歐洲就毫無競爭力可言。”
仇展煒說,兩個月后,若歐盟將反傾銷稅率升至47.6%,那企業再出口歐洲,將只虧不賺,退出歐洲市場是毫無疑問的。
中國光伏產品最早95%都是通過出口外銷,其中歐盟市場占到八成,但沈福鑫坦言,其實從今年開始,中國企業對這歐盟市場已經放棄了很多,開始轉向新興市場和國內市場,后兩者占比分別達到30%和35%。
歐盟“雙反”迫使中國企業調整市場結構
歐盟“雙反”調查的啟動,迫使中國光伏企業的出口結構發生了改變。
浙江正泰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是國內最大的民營太陽能發電系統開發商,擁有800兆瓦/年(1吉瓦=1000兆瓦,1兆瓦=1000千瓦)的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組件生產能力。
與國內許多光伏企業一樣,歐盟也是該公司產品的主要出口地。不過,歐美對中國光伏產品進行雙重打壓之后,正泰太陽能被迫將市場的目光瞄準了發展中國家,并意外地取得了成功。
“歐洲市場仍占有一定的比例,不過正泰已在加強國內市場的開發,并拓展新興市場,如東南亞地區及南美洲的國家。”該公司執行總裁仇展煒告訴記者。
無獨有偶,索日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也已從去年四季度起,將市場轉向以對出口日本為主,該公司總經理虞彥堅告訴記者,現在中國光伏企業的產能過剩,導致企業間互相壓價,甚至已經到成本價以下。“跟歐盟做已經沒什么利潤了,即使不雙反,也做不下去,雙反后則更加糟糕。”
相比以往以歐洲為主要市場的格局而言,現在索日新能源的市場格局里,日本占60%,35%為中國市場,其他市場占5%。
“現在的稅點還能扛得過去,”在調稅率的這兩個月里,虞彥堅表示,將對出口加倍謹慎。
為了避免中國企業在歐洲市場出現惡性競爭,他也有自己的打算:以拓展新的市場為主,延續以往出口日本的單子,歐洲的出口量也保持不變。
浙江光伏企業部分轉型度危機
2012年下半年,光伏產品的價格下跌,讓很多企業陷入被動。不過沈福鑫告訴記者,從今年開始,光伏產品的價格已經趨穩,且略有回升。
據了解,不少浙江光伏企業通過轉型直面“雙反”帶來的危機。
來自浙江省太陽能行業協會的數據,今年1-4月份,浙江光伏企業整體開工率已經從原來的30%提升至50%,其中,產能排名前10位的光伏龍頭企業開工率90%。
今年以來,一方面國內市場的“金太陽”工程啟動,另外,歐盟“雙反”也引發了搶裝潮。內外需求的增長,使得浙江省光伏企業整體開工情況已出現好轉,特別是一些龍頭企業,甚至出現了滿負荷運作的現象。
從去年開始,虞彥堅就謀劃起對企業進行轉型升級、調整銷售結構,“一是從以歐洲市場為主到轉向日本等新興市場,二是從純生產到生產銷售加上合作建立電站,三是與國企合作。”
與虞彥堅一樣,仇展煒也告訴記者,從2009年起正泰經過轉型升級已不再過分依賴于歐洲市場,企業已從單純的太陽能制造廠商轉型為太陽能電站的開發商和投資商。他說,企業如今50%的產能都是自己消化,提供給公司的太陽能電站使用。
同樣已完成“轉型”的上澎太陽能嘉興有限公司,其中國區副總裁李壯面對歐盟的稅率時也很淡定。他說,該公司在2011年底,通過轉型升級,已經由異質結方法生產的薄膜電池來代替傳統的晶體硅電池,“此次薄膜電池并不在歐盟反傾銷稅率的范圍內。”
聯系電話:021-31666777
新聞、技術文章投稿QQ:3267146135 投稿郵箱:syy@gongboshi.com
- 下一篇:圖片新聞:電網風光 讓電網更安全
- 上一篇:上海三菱首創產銷電梯40萬臺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