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機床企業反映情況來看,8月是機床銷售全年最低月,因季節性的影響,新訂單同比下滑仍在持續,部分企業反映訂單的下滑維持在10%到20%的區間內。金模機床網首席分析師羅百輝認為,景氣度已經沒有了進一步向下的空間,未來一段時間會保持穩定。
對于目前的情況企業已有了充分的預計,因此庫存水平控制的較好,由于機床企業觀察到的下游企業經營狀況都不是很好,產能過剩的情況比較普遍,很多都沒有在盈利,因此一兩年內都可能看不到需求的改善。
進口機床同樣受到需求疲弱的影響:高端機床的需求只是相對較好一些,近幾個月機床的進口也在下滑。國內企業的技術水平與國外還有很大差距,但彼此之間都很接近,行業內的過度競爭拉低了企業在高端產品上的毛利,業務開展比較困難。羅百輝認為,中國機床要升級必須走差異化道路,通過智能創新提高用戶的附加值。在中國機床整個市場消費額中,60%靠進口,合資,40%來自國產。而這40%的國產機床的競爭主要是中低端產品,進口的大多數是高端產品。中國機床盡管這十幾年進步巨大,但桎梏性問題依然束縛著前進的步伐,一方面低端產能過剩,另一方面高端產能明顯不足。
從供應端看,很多機床制造企業在遇到市場壓力下,首先想到的是降價,并向供應鏈轉壓,而不是去想辦法提高附加值。過分追求降低成本,造成配套品質下降,惡性價格競爭,企業效益不好,贏利有限,使企業減弱再發展能力。
再從用戶端看,由于用戶在使用上過于追求簡單、方便、省事,直接導致機床過于標準化,工藝適應性不好。如果不能利用機床制造過程中的二次開發,創新,不能很好地整合上下游工藝路線,中國機床制造的水平將很難達到國際一流。
在羅百輝看來,機床產業要轉型升級,必須找到正確的方向和方法性,那就是要在營造企業各種多維化管理體系(法律、制度、政策和措施)前提下,加強智能化制造,并建立與之協同并具有高獨立的質量監控體系。
日前,發改委、財政部、工信部共同發布了《關于組織實施2013年智能制造裝備發展專項的通知》,要求繼續組織實施智能制造裝備發展專項。2013年中國專項支持的主要內容之一為數字化車間,旨在推進智能制造系統創新產品在機械制造、紡織、印刷、生物制藥、復合材料等領域的應用和系統集成,提升制造 智能化水平。
機床制造要智能化,首先需要機床開發者的思維智能化,而智能化就必然要求與機床配套的數控系統要有很好的開放性,這是智能化制造的一個關鍵前提。
而中國很多主機廠由于長期以來使用不開放的數控系統,盡管看似使用方便,接線簡單,但最后機床沒有形成二次開發能力,久而久之搞機床研發的人也就失去了二次開發的意識。
毋庸置疑,中國機床企業都想發展進步,首先要觀念更新,一個企業的創新必須有先進的創新理念和方法;其次要有深厚的企業文化底蘊,包括制度、體系,并貫穿到技術和管理中去;此外,一個優秀的企業還必須有健康的品質和高尚的社會責任,方可稱得上從優秀到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