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霧霾折射出我國能源結構的失衡,限制煤炭消費的力度正逐漸加大。
9月12日,國務院正式印發《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大氣國十條),重點針對PM2.5的治理,提出了明確、嚴格的限煤要求,以煤炭為主要燃料的火電企業將受直接影響。
記者了解到受大氣污染、能源調整等多種因素影響,新上馬火電項目的審批難度越來越大,一些火電企業正在積極謀求向新能源轉型。
“限煤”加大火電審批難度
大氣國十條提出控制煤炭消費總量要求,制定國家煤炭消費總量中長期控制目標,實行目標責任管理,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降低到65%以下,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力爭實現煤炭消費總量負增長,通過逐步提高接受外輸電比例、增加天然氣供應、加大非化石能源利用強度等措施替代燃煤。
火電廠燃煤消費占我國煤炭消費一半以上,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這是通過限制煤炭消費,用環保的手段來倒逼產業轉型升級。
“大型燃煤電廠一直都在轉型,現在轉型很快,這么多年來,火電的增速很低。”韓曉平說。
作為國內大型的火電發電企業,深圳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發電裝機容量630.6萬千瓦,公司盈利主要來自火電項目。但是,該公司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從公司未來發展規劃來看,火電業務占比的縮小是一種趨勢,公司重點打造的是環保產業,而首當其沖的就是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未來將是一個方向。該負責人解釋,在國家政策要求下,要想獲得政府對于火電項目的審批有難度。
擁有煤礦和燃煤電廠的武漢凱迪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在大氣治理的要求下,未來同樣將限制火電發展。該公司董秘張鴻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未來公司將不再去做更多的與煤有關的業務,生物發電是未來的方向。
轉型仍需政策配套
大氣國十條同時提出,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新建項目禁止配套建設自備燃煤電站,耗煤項目要實行煤炭減量替代。除熱電聯產外,禁止審批新建燃煤發電項目;現有多臺燃煤機組裝機容量合計達到30萬千瓦以上的,可按照煤炭等量替代的原則建設為大容量燃煤機組。
近期,各地也將配合大氣國十條,出臺當地的行動計劃方案,在限制煤炭消費總量的同時,如何推動燃煤發電等產業的轉型升級較為關鍵。
深圳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說,垃圾焚燒發電的行業還是比較好的,特別是城市土地資源日益減少,人口逐漸增加,垃圾會大幅增加,填埋受到諸多限制,垃圾焚燒發電在全國的需求量是很大的。
但是,垃圾焚燒發電最關鍵的是對煙氣排放的處理,上述負責人說,目前全國陸續上馬的很多垃圾發電項目,在環保方面參差不齊。
一直以歐盟標準要求排放的深圳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既為自己的高標準迎合國家政策發展方向自豪,也感到一些不公平。該負責人稱,我們的高要求,市場競爭力會比較差一些,這是轉型發展的一個過程。
對于新能源的發展,政策的支持較為關鍵,張鴻健解釋,新能源還不夠成熟,需要政府在各方面都給與一定的支持,主要包括在生產成本環節的稅收減免,收入環節電價補貼等。
即便是在“煤改氣”的問題上,同樣存在一定的障礙。韓曉平說,“現在我國天然氣是供大于求,但是,天然氣漲價之后,很多企業都放緩了天然氣利用的項目,因為天然氣確實很貴。”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告訴記者,國家很重視環保,大氣國十條的出臺是一個大的方向,下一步具體怎么操作,可能還需要國家出臺更明確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