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伏產業界,流行著這樣一句話:誰的光電轉換率高,誰就能成為下一個王者。在路橋區,索日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正向“王者”靠近。
“目前,我們的單晶硅電池轉換效率已達18.7%—18.9%,多晶硅電池轉換效率已達17.8%—18%,處國內同行領先水平。”9月9日下午,索日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虞彥堅說。
光伏產品最核心的競爭力就是光電轉換率,這也是企業的生命,但由于該產品最初在德國、法國、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研發,所以核心技術一直被這些國家壟斷。一段時間,中國包括臺州的光伏企業在全球光伏產業鏈中,扮演的是“世界工廠”角色。
打破技術壟斷是業界多年的共同呼聲。虞彥堅表示,對此,索日先行一步。為提高電池片光電轉換效率,近年來公司特地抽調內部相關技術人員,組成攻關課題組,每年劃撥2600萬至3000萬元科研經費。但攻關并非一帆風順,有時僅一項很小的技術創新都要經過上百次實驗。
多晶硅制絨工藝是影響太陽能電池轉化效率的重要工序之一,近年來國內外光伏企業鮮有新突破,索日利用新的鍍膜工藝及不同的薄膜材料,再配合獨特的清洗制絨工藝,經300多次、十多個月實驗,最終研發出鏈式多晶硅制絨技術,并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發明專*。目前,運用該技術能開發出多種顏色的多晶硅電池片。若做成組件,每瓦價格還能比常規組件提高1元以上。
虞彥堅說,通過酸制絨單晶電池等新技術運用,時下公司每片電池片功率比之前提高了0.075瓦以上,每條生產線每年可增加利潤約1000萬元。截至7月底,公司已擁有4項發明專*、17項實用新型專*,在行業內處領先地位。
為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眼下公司還與中山大學太陽能系統研究所等大專院校合作建立光伏研究中心,發揮這些院校光伏人才集聚優勢,為索日所用。與此同時,企業對光伏生產設備也及時更新。
生產單晶硅、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的流水線,均實現了自動化,每個流程僅少數技術工在操作。“靠著技術紅利,目前我們的產品已獲得TUV、CE、JET等國際光伏產品頂級認證,并贏得客戶信賴。”虞彥堅說,雖然今年全球光伏產業不太景氣,但索日的銷售額卻逆勢增長,前八個月接近7億元,同比增長近30%,全年產值有望達1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