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LED產能過剩,讓不少企業陷入微利甚至虧損,可是今年自國家六部委扶持半導體照明規劃出爐后,部分上市公司開始利用資本市場大肆擴張,頗有當年百城千園上馬光伏項目之勢。
先是士蘭微定增8.8億元加碼生產LED相關產品,隨后三安光電啟動33億元募資計劃,再接著澳洋順昌推出定增9億元擴張LED芯片計劃后,國星光電和廈門信達幾乎同時推出定增計劃,劍指LED芯片及封裝。
這幾家公司把產品目標都鎖定了LED照明市場,不過澳洋順昌預定LED芯片產能是115億粒,而國星光電現在的LED芯片產能35億粒,擴張后計劃年生產量是63.36億,而廈門信達要建的LED白光芯片的年產能是80.63億,各自能否順利消化,現在很難看清。
不懼微薄利潤加碼投資LED
9月11日晚間,廈門信達公布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公司擬以不低于9.72元/股的發行價格,向包括國貿控股(包含國貿控股指定的關聯方)在內的不超過10名特定投資者,發行不超過8000萬股股份。
根據預案,此次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7億元,其中擬用于安溪LED封裝新建項目的資金是3.88億元,用于廈門LED應用產品擴產項目的資金是1.49億元,用于RFID產品設計和生產線擴建項目的資金是1.49億元。
上述兩個LED項目相加,按照廈門信達的推測,項目年平均利潤總額為7109萬元,達產年實現年銷售收入13.18億元(稅后),投資回收期為6-7年(含建設期)。
然而廈門信達LED產業經營狀況和盈利能力并不那么令人滿意。
由于近年來我國的LED行業整體產能過剩,加上缺乏上游核心技術,許多企業扎堆在封裝、應用等中低端領域,造成國內需求增速不如預期,整體行業毛利趨向下滑。
公開資料顯示,執行本項目的廈門信達旗下的信達光電近三年凈利潤從未超過3000萬元,并且今年上半年LED產品的營業收入是1.4億元,同比下滑22%,而且利潤總額也出現了銳減:上年同期是2398萬元,今年上半年只有996萬元。
但是,定增報告卻表示,廈門信達的LED產品產能不足,兩個LED項目的實施既是解決產能不足制約公司發展的突破口,又是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推動業務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
新一期LED投資熱或重蹈光伏覆轍
2012年,國內LED市場銷量大幅增長,但價格快速下跌,行業競爭處于產品競爭層面,尤以價格戰為主。而廈門信達的董事會報告顯示,這一年來主要以加大研發投入與市場開拓為主,克服行業內無序競爭的負面影響。
那么廈門信達為何會突然加大投入,使得產能過剩的市場競爭更加激烈?
或許這還要從今年2月國家六部委發布的《半導體照明節能產業規劃》說起。規劃中提到,LED照明節能產業產值2015年達到4500億元(其中LED照明應用產品1800億元);形成10-15家掌握核心技術、擁有較多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質量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
于是,2013年2月,士蘭微發布定增預案,擬定增不超過1.7億股,募資總額不超過8.8億元,用于成都士蘭半導體制造有限公司一期工程項目和補充營運資金,主要是生產照明用LED芯片和功率模塊、功率器件產品。
接著,5月28日,國內LED行業上游芯片龍頭三安光電公告其定增方案——擬定增募集資金不超過33億元,用于蕪湖光電產業化(二期)項目,及補充公司流動資金。
接著,6月,澳洋順昌開出LED項目定增計劃,澳洋順昌擬發行1億股,募資5億元,開展LED外延片及芯片產業化項目面向LED照明市場,計劃項目建成并達產后,將形成年產藍綠光LED外延片180萬片(以2寸外延片折合計算)、藍綠芯片115億粒的生產能力。
然后,9月10日,國星光電也推出定增方案,擬以每股6.96元的價格,定增不超過9055萬股,募集資金不超過6.3億,其中5億用于國星半導體外延芯片項目(二期)建設,設計將建成年產外延片96萬片、芯片63.36億粒的生產能力。
而此次廈門信達的建設目標是封裝產品線,PLCC型白光LED產品產能為80.63億只/年;PLCC型2121RGB產品產能為5.69億只/年;EMC型白光產品產能為12.19億只/年……這次規劃出爐,讓在低價和產能過剩的競爭格局中苦不堪言的廠商再度興奮起來,LED上市公司爭相借助資本市場投資芯片和封裝,那么此次會不會像2010年和2011年不少公司定增切入光伏產業那樣,陷入新一輪的泡沫,尚待觀察。不過唯一能確定的是LED產業不可能做到如光伏產品大規模出口,畢竟中國的LED技術和產品品質遠落后于中國臺灣以及歐美日韓。
9月12日,記者致電廈門信達,辦公室人員表示,公司目前是產能不足,因此需要擴張產能,不會存在如同光伏產業那樣產能無法消化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