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如何向外輸送?“在考慮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意識到中國的能源資源問題不能脫離中國的實際。”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教授潘垣指著一張中國地圖對記者解釋說,資源分布和地理條件決定了不同國家有各自不同的特點,中國的具體情況是煤炭、水電、風電和光伏發電雖然豐富,但是距離中東部負荷中心都在2000公里以上。而西部地區的電網比較薄弱,若要在西部建設像東部一樣堅強的電網,需要大量的成本,“所以,我認為,西部的可再生能源不適宜就地消納,而是要把電力送到中東部地區去。”
潘垣認為,將西部大部分的可再生能源集中起來,傳送到中東部地區再消納,是符合我國國情的。電力流是波動的,要解決整流的問題,中東部地區的經驗和電網網架更有條件,所以電力的波動性要在電網的受端,也就是中東部地區解決。
潘垣告訴本報記者,近期中東部地區霧霾天氣頻發,很大程度上正是因為我國過去一直依靠輸煤的能源輸送方式,這種輸送方式的弊端正逐漸顯現出來。“要治本,就必須大規模發展西部的可再生能源,替代中東部使用的煤炭化石能源。”潘垣說。
但是由于西部的電網網架過于薄弱,難以支持西部大規模可再生能源的就地消納,因此影響了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開發和電力外送。潘垣表示,過去我們一直在就地消納的問題上打轉轉,其實我們只要把思想變一下,遠距離送電,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已經建成的向家壩—上海、錦屏—蘇南特高壓直流工程和正在建設的溪洛渡—浙西特高壓直流工程、哈密南—鄭州特高壓直流工程等均已證明了特高壓直流輸電方式的合理性和經濟性。潘垣認為,有了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就能讓西部的可再生能源“像搞批發一樣”送到強大的“三華”同步電網來。“送到中東部地區,并不是馬上消納,而是像批發進來一批貨物一樣,再分成幾個"零售點",分別并入電網。”潘垣作了一個形象的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