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屆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簡稱“6·18”)科技中小微企業和個人創新成果展20日在福州開展,在展出的約200項成果中,“中高溫太陽能鍋爐”、“太陽能多功能航標燈”等頗受青睞。其中“中高溫太陽能鍋爐”在本次交易會上與中外8家企業達成5億元人民幣以上資金合作。
中小微企業和個人發明者,已敏銳覺察到福建光伏產業的“異動”。
自2008年起,隨著閩臺光伏產業合作不斷深入,福建太陽能光伏產業產值2011年達到了100億元人民幣,并形成廈門與泉州兩個重點產業區域。福建光伏產業專項規劃顯示,到2015年,福建太陽能光伏產業產值爭取達到500億元。
福建硅礦資源豐富,產量約占中國的9.4%、世界的6.7%,被閩臺光伏產業界視為較低成本獲取多晶硅原材料優選地之一。
中國光伏產業自去年起遭遇歐盟發起的“雙反”(反傾銷、反補貼)調查,歐盟委員會最終決定從今年6月6日至8月6日對涉案中國光伏產品征收11.8%的臨時反傾銷稅。
福建省外貿部門稱,約200余家福建光伏企業受此影響。
不過,以民資為主的福建光伏產業正在轉身。據廈門市光電子行業協會秘書長馬承柏介紹,廈門生產太陽能電池板的企業并不多,多數在做應用端,歐盟“雙反”帶來的多是間接影響。
作為福建省最早設立、目前規模最大的太陽能晶體硅電池制造公司泉州金保利外銷量亦在不斷減少,給企業建光伏電站,通過賣電賺錢,成為一項重要業務。
目前,國內不少工廠傾向于自建光伏電站,發電自用,雖利潤有限,但亦成為一些光伏企業“過冬”的“暖流”。
光伏建筑一體化、分布式光伏發電等光伏應用在國家電網扶持下在福建逐次展開,“屋頂”成為企業自救的戰場之一。
廈門太古飛機維修、同安輕工食品工業園、泉州惠安綠谷臺商高科技產業基地金太陽示范電廠等光伏發電項目,為光伏按項目進行生產提供范例。
據國家電網福建分司介紹,光伏電站項目是國家鼓勵發展的循環經濟、綠色能源項目,國家電網鼓勵支持各地電網公司做好該項目并網服務工作。
居民個人分布式光伏發電站應運而生。廈門人李延泉在自家樓頂建設的15千瓦光伏發電站5月正式并入電網,是目前福建規模最大的居民個人分布式光伏發電站。
本屆“6·18”參會嘉賓共12000多人,應邀參會專家2500多人,其中,來自美國、法國、意大利、新加坡、日本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境外專家學者800多人(含臺灣專業人士2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