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預言在國內驟然升溫,被看做其關鍵技術的3D打印吸引了大量關注。但行業領軍者卻希望為這個話題降溫,在他們看來,3D打印潛力巨大,但國內公眾對它的預期過高,這不利于產業的健康發展。
媒體炒作應該降溫
前兩天,上海舉辦了一場世界級的模具展,一臺臺高級機床純熟地雕刻著精美的金屬件。而在最有人氣的展臺,看不到多少工業文明味道,有的是一堆塑料制品:可樂瓶、齒輪、自行車鏈條、滑板車。最吸引眼球的,是一把一米長的超大活絡扳手。
這里屬于全球最大的3D打印公司Stratasys。當天展會臨近結束,但在一臺臺要么像烤箱、要么像冰箱的3D打印機前,觀眾依然頭碰頭,爭相把目光塞進小小的觀察窗。
Stratasys中國公司總經理汪祥艮告訴記者,他現在的壓力根本不是如何完成業績,反倒是國內媒體和市場對3D打印的關注度和期望值,高得讓他無法承受。
“在許多國內用戶看來,3D打印似乎是無所不能的。”汪祥艮說,其實,3D打印遠沒有達到那種水平。
3D打印的著名咨詢機構美國沃勒斯合伙公司董事長特里·沃勒斯認為,中國對3D打印的熱情,是在過去6到12個月突然爆發的。
這把火,源起于英國雜志去年4月的封面報道《第三次工業革命》。文章作者認為,3D打印將與其他數字化生產模式一起,推動第三次工業革命。
之后,國內媒體圍繞3D打印和新工業革命展開輪番報道。強調未來的制造業,將不再用傳統機器大量復制一個產品,而是要通過3D打印,實現批量的個性化定制。但汪祥艮說,全球主流3D打印企業,實際上沒有一家把打印最終產品當成是主要的市場方向。
這個判斷其實也是業內的普遍共識。不久前在北京舉行的一場3D打印峰會上,西安交大的盧秉恒院士、華中科技大學的史玉升教授等國內3D打印專家都表示,目前還看不到3D打印取代傳統制造工藝的可能。中國3D打印聯盟顧問楊永強則認為,3D打印要成為一種制造方式,要等5到10年。他擔心,炒得過熱可能適得其反。
國內創新需要升溫
模具展承辦方在會場門口貼了一張超大的觀展地圖,傳統廠商占了95%以上,3D打印企業很少。這也許就是現實中3D打印的溫度。
Stratasys占據全球55%的專業級3D打印市場,同時它也是唯一在中國設分公司的世界級3D打印廠商,對比中外,它視角獨到。
汪祥艮說,中國3D打印市場增長飛快:“也許是世界最快的”,但比起發達國家,中國市場仍處于極早期,遠不夠成熟。
事實上,歐美3D打印市場已啟動多年,目前年均增長25%左右。快,但也不算太快。
汪祥艮說,國內3D打印最大的瓶頸是應用。3D打印技術最主要的用途是驗證一個工業設計方案,隨后當場生成原型。比如,車廠如要開發新零部件,按傳統方法,開模、制造,至少要幾星期;有了3D打印機,只要一晚上,設計師就能看到實物。
因此,3D打印的熱度必然與制造業的創新氛圍相關。但汪祥艮說,中國工業界的研發熱情還有待進一步提高,這也是他推廣中的一大難點。
這種說法也被國內專家驗證。盧秉恒院士10多年前就開發了3D打印機,但一直得不到企業支持。清華大學顏永年教授在20年前就著手3D打印研究,因經費不足,長期舉步維艱。
汪祥艮說,在國外,他們的用戶集中在汽車、航空航天、醫療、消費品、建筑設計等領域,但在國內最主要的買家是大學。這反映了中國創新能力和資源的分布。同時,中國用戶的使用率也并不高。Stratasys的數據顯示,在日本,單臺3D打印機的耗材用量是中國的4倍以上。
“革命”不是簡單取代
上個月,全球的3D打印粉絲被一顆子彈震動了:美國有人成功試射了世界上第一把3D打印的手槍;而除了撞針,這把槍全都出自一部8000美元的二手Stratasys打印機。
面對記者,汪祥艮不愿對這把槍發表過多看法。也許,此類爭議性應用對Stratasys構成了困擾。但換個角度看,國外3D打印應用的創意的確豐富。
3D打印也許在短期內還不足以點燃新工業革命,但的確已具有相當的技術能力。過去幾個月中,3D打印的汽車、能住人的房子等有趣案例頻頻被公開。而更溫暖的故事是在醫療領域。比如,在打印的體外骨架支撐下,一個2歲的美國女孩重新抬起了胳膊,拿起了畫筆。
汪祥艮說,國內3D打印的精彩案例并不多,總體上沒能充分發揮3D打印機的潛力。
知名3D打印行業分析師托德·格林去年曾表示,3D打印不應該被簡單當成制模、切削、鑄造等傳統工藝的取代者,否則,其獨特價值就會大打折扣。它的生命力在于材料的多樣性。
在S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