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103年,石油市場改革明顯加速。3月份成品油定價新機制出臺,6月底天然氣價格改革在全國推進。不到三個月,連續出臺兩項重大改革舉措,石油史上少見。但石油市場化進程遠未結束,充分競爭的條件還不成熟,改革仍將繼續。那么,隨后的第三板斧會掄向誰?是地方煉廠長期呼吁的原油進口權的松動?還是期貨界不斷索求的原油期貨上市?
石油市場改革加速 三月之內兩板斧
試運行五年多,盡管飽受非議但依然猶豫不決的成品油定價新機制,3月份終于出臺。新機制大大縮短了成品油價格調整周期,使得國內成品油價格基本與國際油價接軌。囤油、賭價、惜售、油荒已經成為過去。在兩廣地區試運行僅一年多的天然氣價格改革機制,7月份就向全國推進。進口天然氣價格倒掛的局面大為改觀,多渠道、多氣種天然氣競爭局面正在形成。石油市場的改革明顯加速,改革不斷向深水區挺進。
原油進口權松動呼吁由來已久 松動概率幾何?
原油進口權或原油進口配額一直是幾大石油集團的專屬和牢牢捍衛的權利,也是地方煉油企業多年的期盼。2000年小煉廠清理整頓后,部分允許保留的地方煉廠獲得了少量的原油配額。十多年來,得益于經濟增長和成品油價格市場化改革,地方煉油能力快速增加,原油需求大幅上升,在地方政府、行業協會的帶領下,地方煉廠頻繁向有關部門申請有條件增加原油配額,但管理層始終沒有大的動作。
山東煉油化工協會會長劉愛英對記者表示,我們已經多次申請增加原油配額,但目前依然沒有明確答復。不過,現在改革越來越有利于民營資本發展,相信隨著改革的深入,原油進口配額有條件增加終將會成為現實,只是時間早晚而已。
劉愛英介紹稱,隨著產能的擴張和技術的升級,到今年底,從企業來算,60%-70%的山東地方煉廠能生產國四標準汽柴油,從產量來算,接近80%的產量能滿足國四標準汽柴油。
記者了解到,近幾年,盡管進口權沒有下放,但部分地方煉油企業通過各種方式,得到的原油數量不斷增加。年初,中國化工集團獲得了1000萬噸的原油進口份額,主要為其所屬的華星石化、昌邑石化和正和石化三家煉廠使用。
安訊思副總裁廖娜對記者表示,據統計,隨著1000萬噸進口原油逐步到位,原油在山東地煉加工原料中的占比已經達到55%-60%的水平。
原油期貨造勢二十年 上市是否可期?
從1993年上海石油交易所推出原油期貨合約至今,二十年已過。在此期間,國內外期貨界一直以亞洲地區缺少石油定價權為由,力推原油期貨上市。1994年,運行不到一年半的上海石油交易所原油期貨交易被叫停;2004年,運行兩年的新加坡交易所原油期貨交易終止;如今,東京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貨交易也冷冷清清,命運多舛。
對于在國內上市原油期貨交易,中國石油大學教授董秀成對記者表示,從技術層面看,任何一個交易所上市原油期貨都不存在問題,關鍵是誰來參與交易,交易主體是誰?現在的市場格局是:國內幾大油都是自產自銷,沒有多余的原油進入市場。國際上的很多油都是按照公認的定價機制和基準油簽訂長期協議,機制外的交易很少。推出期貨交易的先決條件是要有現貨交易的基礎,行業競爭要充分。目前,國內進行原油期貨交易的基本條件暫不具備。
關于期貨交易與定價權,有關專家表示,石油交易有一定的特殊性,即使現在我國有期貨交易,離定價權和話語權也還很遠。燃料油期貨交易已經進行了很長時間,燃料油也很市場化,但結果怎么樣?根本沒有定價權。日本商品交易所盡管每天都公布原油交易結算價格,但期貨合約最后交割價格依然參照美國普氏和路透公布的原油價格,更談不上對日本進口原油價格產生影響。
定價權和話語權與經濟體自身的經濟實力、貨幣國際化程度、市場開放程度密切相關,特別是當今的石油市場是典型的賣方市場,作為進口和消費大國,中國與美國在定價能力方面差距還很大,不僅僅是有無原油期貨交易市場的問題。
目前來看,地方煉廠已今非昔比,原油占比也在不斷上升,或許進口權的松動時機日益逼近。推出期貨交易獲得定價權的愿望雖好,也許條件尚不成熟,還需作出長久的努力。石油市場改革的第三板斧掄向誰,市場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