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合理有效配置天然氣資源,積極探尋利用市場手段有效及時解決今年迎峰度夏期間天然氣用氣緊張問題,按照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的有關會議精神,在中石油、申能集團等有關公司的支持下,8月13日,上海石油交易所在現貨競買交易平臺上再次推出了LNG管輸交收專場交易。這是繼2012年12月28日該所首次在現貨競買交易平臺上推出迎峰度冬LNG管道交收專場交易后,為解決今夏天然氣用氣高峰需求再推LNG管輸專場交易。
分析指出,上海石油交易所作為全國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一家公開的天然氣交易市場,此次突破地域范圍的LNG管輸交收專場交易,是我國天然氣市場化交易的又一次破冰之旅,對于中國天然氣市場化交易的推進有深刻意義。
上海石油交易所表示,上海石油交易所在天然氣市場建設方面開了局、探了路,目前已建成了較為完善的交易制度和市場框架,下一步將積極總結前期發展經驗,努力探索和完善交易方式,為保障天然氣供應、市場化調峰和資源配置,為天然氣的市場化交易積極探索路徑。
以調峰為突破口
專家指出,現行天然氣消費結構里,工業用氣量最大,近年天然氣發電需求增長較快,出現了夏季使用天然氣的峰值。
去年12月1日,上海石油交易所在成功實施當年迎峰度夏天然氣現貨交易的基礎上,繼續利用其現貨交易平臺開展天然氣迎峰度冬交易,以市場化方式解決冬季天然氣供需平衡問題,保障冬季天然氣尖峰需求。
期間,該所在原有通過LNG槽車運輸進行交收的基礎上,首次推出迎峰度冬LNG管輸交收專場交易,有效保障了天然氣供應和資源的合理配置。數據顯示,上海石油交易所2012年天然氣迎峰度冬交易總量為3億立方米。
“目前將調峰作為突破口探索天然氣的市場化交易,以達到有效配置資源的目的,是比較現實可行的辦法。”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教授劉毅軍指出。
交收突破地域限制
據介紹,本次交易由買賣雙方通過上海石油交易所現貨競買系統進行LNG現貨交易,通過中石油的長輸管線進行交收,交收地為廣東省廣州末站。交易當日共計成交LNG41480噸,合計約5600萬立方米。整個合約交收期為4個月,共計140個交收日。
有分析指出,此次LNG管輸交收專場交易使天然氣夏季市場化調峰突破地域限制,交收地也由去年冬季的長三角地區延伸到了用氣緊張的珠三角地區,這為進一步擴大LNG的交收地域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上海石油交易所的LNG管輸交收專場交易不僅在競價平臺上實現了LNG的市場化調峰交易,并且通過管輸的方式交收可以更加及時有效地解決天然氣動態尖峰需求,大幅降低運營成本,大幅提升調峰效果,確保用氣方在用氣緊張階段平穩運營,有效保障了天然氣供應和資源的合理配置。”劉毅軍指出。
長期示范意義更強
“由于該交易平臺現在仍處于探索階段,資源量并沒有完全放開,雖然對珠三角市場資源匱乏有所補充,但依舊不能達到平衡狀態,所以,如果這種交易模式成功,有待進一步推動。”金銀島天然氣分析師朱穎新說。
劉毅軍指出,就我國天然氣市場化交易體系的建立而言,上海石油交易所推LNG管輸交收專場交易向行業釋放了一個市場化交易的積極信號,但短期看影響是有限的,因為目前我國的天然氣管網還不夠完善,還會對市場交易量、交易范圍構成約束。長期示范性意義更強,有利于在上海形成天然氣現貨交易中心,發現市場價格,而且對未來我國天然氣期貨合約的定價也具有參考意義。”
“目前該交易平臺已經得到國家部門、上海市有關部門的支持,說明政府對其是寄予了一定厚望的。未來平臺的作用真正有效發揮還在于吸引更多供氣企業的積極參與,這需要國家在政策方面給予更多的支持與鼓勵。”安迅思息旺能源天然氣分析師王瑞琦說。
劉毅軍建議:“應優先在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川渝地區,大力推動區域管網建設、跨區域管網的連接能力建設,完善有利于區域管網第三方準入制度、管輸能力交易平臺、季節差別定價制度的建設,形成各主要地區市場的交收中心,在調峰用氣、特別是調峰用LNG,擴大現貨交易,逐步擴大天然氣市場交易量、交收范圍、交易品種,交易平臺主要集中在上海石油交易所,不宜過于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