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普遍認為,3D打印是一個具有顛覆性意味的產業。將徹底改變傳統制造業,引領制造業由傳統的資源型制造業向創意型制造業轉變。
據國際模協秘書長羅百輝介紹,目前3D打印技術本身在工業應用中還不成熟,面對特殊造型或材料成型環境要求高的工業設備零部件還都無法實現3D打印,而生產壓鑄鑄造模具本身的一些材料目前也面臨著這樣的困難,3D打印技術本身還不能實現這一要求。
適用3D打印的材料尚有限,僅以塑料及個別金屬、尼龍為主,某些相應的復合材料也能實現3D打印,對于工業生產而言,但3D打印技術所適用的范圍還很不夠,在更多的材料被3D打印技術突破之前,很多應用也只是設想而已。
壓鑄鑄造模具是工業制造的基礎,3D打印技術在這里的突破將更加困難,至少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們還看不到這種希望。只有不斷努力,突破層層困難,才能促使其更好的發展。
3D打印將進入金屬時代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消息稱,歐洲空間局(ESA)日前公布的一項最新計劃,正試圖步入3D打印的“金屬時代”。
據該局向媒體發布的新聞稿,這項代號為“AMAZE(驚奇)”的項目將致力于實現以金屬為原材料的3D打印生產。項目計劃投資2000萬歐元,歐洲空間局力圖通過該項目,為飛機、飛船及核聚變反應堆打印零部件并推向深空,同時也將3D打印技術由當前的以塑料為主材帶入意義更為多元的“金屬時代”。
目前,已經有28家開發復雜打印零部件的組織和廠商參與其中,其中不乏歐洲宇航防務集團、空中客車、雷尼紹等著名企業,以及克蘭菲爾德大學、伯明翰大學、卡勒姆聚變能源中心等科研院所。歐空局希望其所生產出的金屬部件更加輕盈、堅固和廉價,并可承受核聚變反應堆內或火箭噴嘴等環境下高達3000℃左右的高溫,滿足航天器等工業產品的制造要求。
除了最終產品,該項目還將推進3D打印技術對于生產方式的變革。例如減少傳統工廠50%的生產空間需求,并帶來工業制造整體質量水平的提高,包括制造精度提高25%、效率增加10倍以及廢品率小于5%等。
用3D打印造飛機
歐洲航天局15日在倫敦科學博物館啟動了“驚奇”計劃,并展示了能夠耐3000攝氏度高溫的鎢合金部件。在這種極端高溫的條件下,這些部件能夠在核聚變反應堆和火箭噴嘴中保存下來。
“驚奇”計劃匯聚了28家機構來開發新的金屬零部件,新部件要比常規部件更輕、更堅固、更廉價。
累積制造(又稱3D打印)已經徹底變革了塑料制品的制作方式。為火箭和飛機打印金屬零部件會減少浪費、節約資金。
分層組裝的方法也讓一些復雜的設計方案得以實施,比如用常規的金屬澆鑄方式不可能完成的一些構造。為汽車和衛星提供的零部件可以經過最優化處理,變得更輕,同時異常堅固。
3D打印的研究始于80年代末,最早起源于美國,當前技術逐漸成熟。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制造業排名居首。3D打印也在中國開始悄然發展起來。3D打印旨在改善和提升傳統制造業,例如3D打印能夠制造出傳統方法無法制造的磨具,使得產品缺陷率降低至0%。過去鋁合金制造難度非常大,現在可以用塑料來做,并且已經在無人機上運用了這種技術。還有醫療方面,牙齒、骨頭都可以打印。此外還可以和文化創意、電影動漫動畫結合起來。當前打印巧克力、蛋糕、電影娛樂玩具等方面都開始應用。盡管3D打印總市值僅為22億美元,但發展十分迅猛,歐美等發達國家市場連續3年都超20%增速,并且帶動了其他產業的發展。
縱觀我國,目前在3D打印裝備上跟國外先進水平差距不是很大,差距主要是在材料以及應用。當前3D打印已經廣泛運用于醫療行業,打印腎臟、骨頭等,未來3D打印將影響到各行各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