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繼今年3月份國家發改委集中批復10余個大型煤化工項目后,近日又有7個大型煤制天然氣項目獲得國家發改委的路條,至此,今年已有12個左右的煤制天然氣項目、6個左右煤制烯烴項目和2個左右煤制油項目獲得了發改委路條,且后期據稱還有逾10個擬建煤化工項目將得到發改委的批復。據了解,新獲“路條”項目的分布及業主并無明顯改變——主要位于新疆、內蒙古等西部煤炭主產地,業主單位仍然以大型能源央企為主。
對此,筆者分析,經歷過去十余年發展,煤化工產業經過因各方爭搶、粗放發展而遭監管層嚴控,到相時整改,自主研發、引進新型煤化工技術,建立示范項目逐步實現產業化發展,基本已回到了產業和國家經濟發展要求相吻合的軌道。加之近年環保要求不斷提升,限煤、減排的政策日趨嚴厲,多地出現了去煤后可替代能源的巨量缺口,監管層在當下放寬煤化工尤其是煤制天然氣、煤制油等新型煤化工項目審批,也屬必然。
尤其是在9月12日國務院頒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后, 9月17日環保部對外發布《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細則》,要求到2017年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細顆粒物(PM2.5)濃度在2012年基礎上下降 25%左右,山西省、山東省下降20%,內蒙古自治區下降10%;同時要求截止到2017年,北京市凈削減原煤1300萬噸,天津市凈削減1000萬噸,河北省凈削減4000萬噸,山東省凈削減2000萬噸。這對正在經歷經濟發展降速、實體產業疲軟、處于謀求新的經濟增長點過程的地方政府來說,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不過,考慮國內采暖季即將到來,今冬的大氣質量如果得不到絲毫改善,重現去年冬天整日霧霾、難見天日的惡劣天氣,那大眾將不僅僅是再次發出“厚德載霧、自強不吸”的無奈自嘲,而是將對政府環境監管、治理的工作產生強烈的不滿情緒。為此,高層勢必嚴格制定限制煤炭使用的厲政。同時,為保經濟也在積極開源新能源供應,實現能源消費結構升級的加速推進。預計受此影響,正常煤制氣、煤制油等煤化工項目投建、產出3年左右的周期將明顯縮短,以實現實體經濟對清潔型能源的大量需求。
值得提醒的是,由于煤化工以及新型煤化工生產過程中需耗費大量水資源,但西部煤炭資源富集區同時卻是水資源匱乏地區,在這些區域發展大量煤化工項目,必須直面水資源不足的問題。而神華最近的聲明中也明確,其鄂爾多斯煤制油分公司通過不斷技術改進,在2012年噸油耗水已經下降到 7.07噸左右,2013年1-4月的噸油耗水進一步下降到6.92噸,后期有望降至6噸左右水平,至此,煤化工行業的高耗水量可見一斑。這相對西部地區資源性、結構性、工程性缺水的地理現實,難免會讓人們擔憂煤化工項目對當地生態環境的明顯負面影響。而神華、中石油等大型能源企業西部分公司,前段時間也相繼被曝光了污染環境、與民爭水的消息。建議監管層在推行煤制氣、煤制油等新型煤化工項目,改善煤炭替代能源供應緊張現狀的同時,建立、健全與之配套的行業能耗標準,以及地方環保政策,避免顧此失彼,出現東部地區大氣污染有所緩解,西部地區水土資源消耗、污染嚴重的現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