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部門針對大氣污染防治搭建起一系列政策框架,專家學者也開出種種藥方。
記者日前在治霾風聲最緊的河北多地調研發現,當政策真正進入到落實層面時,地方政府及企業均面臨眾多難題,政府想治污又想保GDP,企業則在與政策的博弈中求生存。在“剪不斷、理還亂”的利益困局中,要打贏治霾這場持久戰,調整地方行政考核機制、將環保納入制度勢在必行。
治霾升級 工業重鎮總動員
“我們從今年國慶節至今,就沒休息過一個完整的周末”,邢臺市沙河市環保局辦公室主任李剛如此表示。他告訴記者,大氣污染防治已被列為一項“政治任務”,成為高懸在河北全省各級政府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誰都不敢對此懈怠。
如果論及從去年在全國打響的“霧霾治理戰”的風暴中心何在,河北無疑首當其沖。全國10個污染最嚴重的城市,河北一度穩占六七個。
為早日摘掉“污染源頭”的帽子,河北省上上下下齊動員,今年以來接連出臺了多個政策文件,而這也是河北多個市縣以及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共同舉措。為增強政策落實力度,各地更是將這一系列政策文件細化為各政府職能部門的階段性目標和措施,每一個階段目標都要對照驗收,完不成的要對具體責任部門和責任人進行問責。
河北省省委書記周本順在今年9月的全省大氣污染防治行動動員大會上曾嚴辭指出,河北省一定要肩負起防治大氣污染的重大歷史使命,“環境問題再也不是一個簡單的經濟問題,而是一個嚴峻的政治問題”。
層層重壓之下,地方各級政府如臨大敵。沙河所在的邢臺市由于在環保部通報的空氣質量城市排名中數次“墊底”,更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這里的氣氛格外緊張。
李剛告訴記者,盡管現在大氣污染防治已成為全省、全市的一項全局性工作,涉及多個職能部門,但作為污染治理首要相關方的環保部門首當其沖,他們每天奔忙于各種會議、檢查及環境監測執法的具體事務中,不敢懈怠。
記者了解到,今年下半年以來,沙河市就因為幾起污染事故而導致一些縣鎮政府及環保部門的領導先后被免職。而這一現象近期也同樣發生在廊坊、邯鄲等地,廊坊市文安縣一些鋼廠在環保部督查中數次被點名批評,這直接導致當地縣長被免職。
“下半年以來,我們明顯能感覺到從國家到省里的政策調子越來越高,大大小小的會開始之前,首先要觀看環保部暗訪大氣污染防治及市里突擊檢查情況的影像資料,以警醒大家”,李剛告訴記者,沙河市現在要求,環保局每天都要準時發送當地PM2.5監測數據到主管領導的手機上,一天早中晚三報。
“如果看到哪天PM2.5數值偏高了,主管領導會一個電話打到環保局,要求立即采取相應措施。我們手機24小時必須保持暢通,隨時待命。”他說。
政府顧慮 財政就業受沖擊
目前各地推進大氣污染治理的一大抓手,是針對污染重、且產能嚴重過剩的高耗能、高污染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對于這一舉措,各地政府通常自我形容為“壯士斷腕”。
對于霧霾治理可能帶來的一些不利影響,相關政府人士曾表達過難處。河北省省長張慶偉就曾在一次會議上坦承,他現在有兩個顧慮:“一是今冬明春污染重,明年全國‘兩會’不好意思見大家。二是為減排關閉污染企業影響了GDP,正考慮明年怎么向省人代會報告。”
對此,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評價道,這種糾結很真實、很典型。環保與發展,哪個更重要、更緊迫?不僅省長,市長、縣長乃至鄉鎮長,都面臨困難選擇。
12月10日傍晚時分,記者來到沙河市經濟開發區,這里坐落著近百家玻璃生產及深加工企業。據當地政府提供的信息,沙河市玻璃產業2012年銷售收入達390億元,為該市貢獻了當年超過一半的財政收入,成為當地最大經濟支柱。不僅如此,沙河市玻璃工業以相對較完整的產業鏈成為全國玻璃生產加工的重鎮。
“‘十二五’期間由于政府專門出臺規劃立志打造千億級玻璃產業,你看一些擴產項目本來已經開建了,但由于治理污染如今都停了下來”,記者循著他指的方向看到,在工業園區主干道旁邊,一排排新建成的空置廠房整齊劃一地一路延伸,占地面積足有數十畝。
除擴產項目停建外,落后產能的關停也馬不停蹄。據了解,截至今年上半年,沙河市已有17家玻璃企業的37條生產線陸續被關停,在剛過去的10月份,又有12條生產線被淘汰。
這一系列舉措已開始影響到沙河市的財政稅收。根據沙河市政府披露的數字,今年市政府下達稅收任務14.24億元,同比增長14.87%。但前5個月實際入庫各稅5.06億元,慢時間進度6.1個百分點,與去年同期相比減收1967萬元。而去年全年,該市規模以上工業累計實現的利稅總額還維持著1.4%的同比增長率。
除財稅減收外,另一個問題也相伴而生。據中國證券報記者實地了解,沙河市近期關停的12條生產線,涉及員工上千人,其中僅陽光玻璃廠職工就近200人,生產線關停后,這些人員如何妥善安置就成了問題。
在沙河市工業園區的玻璃貿易市場,一家加工貿易商對記者表示,目前他的廠子里有10名工人,都是本地人,而貿易市場里的數十家工廠和他們的情況基本相同。一旦上游玻璃生產企業出現停產潮,像他們這樣的下游廠商無疑將受到牽連。“我家住在郊區農村,一旦這個生計沒了,自己真不知道到時候能做什么。”
事實上,這些問題并非僅沙河一地存在。在唐山市古冶區,今年淘汰了30座焦化企業煉爐,涉及下崗職工約4000人。而遼寧沈陽市的陶瓷重鎮法庫縣,直接拉動就業人口達7萬人的陶瓷行業,也由于省里開展的“藍天工程”而正在經受不小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