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天氣幾率越來越高,11月26日-12月7日聯合國氣候變化多哈會議期間,各國與會代表感受到減排的緊迫性。12月6日,距離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多哈談判結束尚余一天,往日彌漫著濃濃火藥味的會場回歸短暫的和平。以美國為首的部分與會方在減少氣候變暖元兇溫室氣體排放的問題上,拋開聯合國氣候變化核心的《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另起爐灶達成一致。
讓期盼會議結出積極成果的環保人士失望的是,這些國家不但破壞了談判的框架,而且同意減排的溫室氣體竟然不包括二氧化碳!這樣的妥協到底是成功還是失敗?有人不禁質疑,聯合國氣候談判是否已經背離了初衷。
美國另起爐灶
當天,來自25個國家的部長齊聚一堂,聲明將合作致力于減少煙塵、甲烷、臭氧等在大氣中留存時間較短的污染物排放。根據動議,凡是加入氣候與清潔空氣聯盟(CCAC)的國家將承諾到2050年將大氣溫度降低0.5攝氏度,以期為本世紀末全球溫度控制在4到6攝氏度內留足空間。據了解,CCAC是今年2月在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的倡議下啟動的獨立于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的減排行動,得到了加拿大、墨西哥以及聯合國環境署的支持。
科學證實,煙塵作為大氣中主要污染物如果飄落在極地和雪山,將導致地面吸收更多的光熱。因此減少煙塵排放,能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每年將能降低由此污染引發的240萬人次的死亡率和挽回3,000萬噸的農作物損失。
聯合國環境署總干事阿希姆·施泰納聲援CCAC稱:“迅速減少短期污染物確實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因此作為聯合國減排行動的補充很有必要。”
盡管支持者一再表示,CCAC只是國際減排行動的補充,但在聯合國氣候談判前景不明朗的現實中,CCAC的越俎代庖令人憂心。
反對人士認為,美國一再強調治理短期污染物而對國際社會共同遏制二氧化碳排放的努力置若罔聞,只能反映出美國追求短期政治效應,對國際社會共同關注的重點問題缺乏誠意。美國的立場甚至開始贏得更多國家的認同,連減排二氧化碳堅決的歐盟都開始向CCAC靠攏。
實際上,聯合國框架下的減排協議無論是1992年的《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還是由此脫胎而來的《京都議定書》,都未將上述短期污染物列入范圍。因此,聯合國氣候談判從來沒有把這些污染物的排放水平和減排行動擺上臺面,然而,這一話題在多哈回合上卻能喧賓奪主,牽扯了各方關于減排二氧化碳談判的精力。
極端天氣加大減排緊迫性
2009年星光璀璨的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大會錯過了最好的解決分歧的時機,接下來的坎昆和德班氣候大會舉步維艱。多哈被喻為最后的希望,但為期兩周的議程進展緩慢。在富國向窮國承諾的氣候基金如何籌措以及氣候談判最終文本的措辭上仍然存在不小的分歧。分析指出,只有多哈談判部長會議能達成積極成果,明年才能夠繼續討論新的國際氣候協議,直到2015年簽署最終協議,并于2020年正式頒布實施。而新版本的協議將歷史性地把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納入減排范圍。
一年又一年的無果而終,讓部分在聯合國氣候談判中處于弱勢的小國、窮國叫苦連連。多哈談判膠著,眼睜睜看著國內遭受臺風災害的菲律賓氣候特使沙諾在現場聲淚俱下:“我呼吁全世界以及世界各國的領導人,睜開眼睛看看我們面對的現實。我呼吁與會部長積極行動起來。我們的任務不是為了滿足政治需求,而是滿足全球70億人口的需求。”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也在4日發表講話時稱,全球極端天氣發生的幾率越來越高,范圍越來越廣。“這種反常反而逐漸成為常態,氣候變暖是災害增多的主要原因。無論富國還是窮國都將成為氣候變暖的犧牲品。因此國際社會必須警醒,否則人類生存將受到威脅。”
今年是聯合國氣候談判開局20年以來首次選擇在中東產油國召開氣候變化大會,而卡塔爾恰好是世界上人均二氧化碳排放最高的國家,這樣的選擇無疑表明了國際社會想要在減排行動上有所突破的決心。然而談判開鑼以來各方劍拔弩張、互不相讓的戲碼再次上演,悲觀情緒也四處蔓延。
據路透社報道,大部分與會代表都認為,全球氣溫上升4攝氏度將不可避免,而將全球氣溫增長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的目標現在看來完全是空談。
“控制氣候變暖是非常嚴肅的問題。而我們現在似乎已經超過了2攝氏度增長的底線。如果真的超過2攝氏度,誰都知道將會發生怎樣的災難,因此現在正視還不算太晚。”法國外交部長洛朗·法比尤斯說。
氣候基金無人認捐
潘基文在多哈期間呼吁富國在2010-2012年每年100億美元的氣候援助基金到期后繼續發揮力量,幫助窮國減排和發展清潔能源。包括美國在內的一些發達國家領導人曾在哥本哈根談判時表示,愿意從2020年起設立1,000億美元的基金,幫助窮國應對氣候變化,但卻忽略了2013-2019年之間的資金安排。
此后,持續發酵的經濟危機削弱了很多發達國家捐助氣候基金的積極性和能力。
盡管歐盟在氣候基金議題上比較積極,但力度仍然不夠。多哈期間,徳國、英國、法國、荷蘭、瑞典、丹麥以及歐盟委員會承諾未來2年將提供超過68.5億歐元(約合89.5億美元)的氣候基金,高出2011-2012年水平。
其中,英國率先表態,將在未來3年單方面拿出18億英鎊(約合29億美元)資助非洲等最不發達地區的減排行動。這也是首個認捐的發達國家。除了公布捐助數額,英國同期公布了若干援助項目,其中包括幫助非洲興建可再生能源電站。
英國的舉動讓人眼前一亮,對此,英國能源部長戴維指出:“之所以氣候變暖的速度越來越快就是因為我們減排的行動越來越不積極。”
有煩惱的不僅限于發達國家,發展中大國也感受到了資金壓力。中國氣候特使、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公開表示,中國也必須盡快就2013-2015減排期內節能減排資金作出安排。
據有關方面監測,今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增長了2.6%。盡管各方均承認感受到了減排的緊迫性,但在多哈談判期間提出新的二氧化碳減排目標的國家屈指可數,只有黎巴嫩、多米尼加共和國、白俄羅斯和烏克蘭。
由于必須在2015年締結新的國際減排協議,因此2015年或將在法國舉辦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有可能成為下一個關鍵的節點。為在此之間實現突破,潘基文曾表示,將在2014年再次舉辦一個高規格的會議。有人士表示,希望不要成為又一次哥本哈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