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社會體系的興起,帶動了物聯網在諸多的領域的應用,它是實現這些體系的組成部分之一。
國際電信聯盟(ITU)發布的ITU互聯網報告,對物聯網做了如下定義:通過二維碼識讀設備、射頻識別(RFID)裝置、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和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相連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
物聯網被視為互聯網的應用拓展,物聯網的本質概括起來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互聯網特征,即對需要聯網的物一定要能夠實現互聯互通的互聯網絡;二是識別與通信特征,即納入物聯網的“物”一定要具備自動識別與物物通信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網絡系統應具有自動化、自我反饋與智能控制的特點。
物聯網已日益成為現代工業社會的基礎,其關鍵是各種工具和機器設備間的智能化的信息傳遞和處理,因此涉及物聯網的信息安全對保障未來經濟與社會安全具有重要意義。近日,德國聯邦教研部與聯邦內政部聯手,共同支持一批物聯網信息安全領域的研發項目,以期盡快為物聯網的發展創造更好的網絡安全環境,鞏固德國作為世界最安全經濟體的地位。
此次實施的研發項目以物聯網中的嵌入式信息系統安全、數據傳輸及編碼過程安全為重點,采用產學研合作的形式進行,如卡爾斯魯爾的Wibu-SystemsAG公司牽頭的“嵌入式操作系統的集成化保護”項目,將研發能保障開放的互聯網環境下嵌入式操作系統安全可靠運行的新型信息系統硬件結構;Furtwangen科技大學協調的項目“虛擬-現實系統通用多形態安全解決方案”,致力于研發物聯網中惡意攻擊和遠程操控行為的識別和應對技術方案;弗朗霍夫學會海因利希-赫茨研究所牽頭的項目“物聯網高效安全編碼技術”,研究重點為物聯網數據無線傳遞過程的高效安全編碼及加密技術方案。德國聯邦教研部、聯邦內政部將投入科研經費約800萬歐元,這批項目預計2015年8月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