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能做的就是熬下去,最后誰還能生存誰就是贏家。”有光伏企業在廣交會上表示,光伏產業正遭遇內憂外患:歐美訂單不敢接;新興市場因“價格戰”激烈,企業無利可圖。有業內人士表示整個光伏產業已經進入洗牌期,起碼要2-3年。
外患:“第二只靴子”6月落地
中國機電商會的數據顯示,2012年全年,我國太陽能光伏產品對歐洲出口額同比下降45.1%,僅為111.9億美元。有業內人士指出,中國光伏產品90%以上出口到國外,其中長期以來又形成了以歐洲市場為主、美國市場為輔的出口模式。因此,如果說此前美國雙反終裁稅率出臺,已經讓國內企業苦不堪言,那即將于6月初裁的歐盟“雙反”對中國光伏企業更是“雪上加霜”。
其實,在歐洲市場上,已經出現了恐慌性拒絕歐洲單的現象。“歐盟已經設立針對中國光伏產品的強制登記日,實質上等于變相宣布了追溯期的確立,一旦歐盟于終裁時提出追溯,則中國光伏產品還需補繳追溯期的懲罰稅。因此來自歐洲的訂單很少,而我們也在觀望6月初裁結果,很少去接歐洲的訂單。”
內憂:產能過剩致惡性競爭
輝倫太陽能市場部經理袁全表示,在本屆廣交會上,新興市場的詢價明顯增多。“新興市場的涌現,讓我們暫時忘卻歐美市場下滑的痛苦。”
不過,也有光伏參展商表示,雖然新興市場需求旺盛,但因為國內同行間大打“價格戰”,企業的利潤仍在下滑。張玉釗轉身指著身后一塊光伏板說: “以這塊光伏板為例,去年還賣0.52美元/瓦,如今已經跌至0.47美元/瓦。以前出口訂單的利潤率20%-30%,但如今,業內利潤率最高的企業也就 20%左右,行業普遍利潤率在10%左右。”價格競爭激烈的原因是目前我國光伏企業普遍存在產能過剩。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建成的光伏組件產能達 4500萬千瓦,是2009年的700%。
政策:業內盼行業標準早規范
針對光伏企業目前面臨的困境,商務部、工信部等相關部委近期紛紛表態,正在會同有關部門制定扶持意見,其中可能包括光伏業準入條件等內容。這一消息得到廣交會上多數光伏參展企業的歡迎。
袁全表示,對于中國光伏行業來說,要想真正走出目前的困境就必須將過剩的產能降下來,提高準入門檻是一個很好的方法。“但政府只需要制定好行業游戲規則,最終還是需依靠市場力量優勝劣汰、推動行業整合。”袁全同時表示,由于庫存問題,我國光伏企業仍會不計成本地殺價,這將會帶來產能大清洗和行業洗牌,而這次洗牌將長達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