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加碼倒逼企業加速轉型升級
國內主要媒體近日來相繼報道,備受關注的光伏全產業鏈產品市場準入條件可望于上半年出臺,今后不符合準入條件的企業或項目將在銀行貸款、土地審批和環評等多個方面受到嚴控。
近期,光伏行業的變幻莫測引起了業界和全社會的高度關注。首先是國內光伏龍頭企業無錫尚德宣布破產重整,掀開了光伏全行業大調整、大洗牌的序幕;隨后在巴菲特旗下公司有意收購無錫尚德、歐洲上千家光伏相關企業向歐盟施壓不要對中國光伏產品“雙反”等事件的刺激下,國內上市光伏企業在資本市場上好好表現了一把,似乎又讓人看到了中國光伏產業絕地復蘇的曙光。
撇開這些紛擾因素和事件,客觀地講,已萎靡數年的中國光伏行業依然處在深度調整和艱難筑底的過程中,全行業不在技術創新、重組整合、經營模式變革、降本增效、節能減排等各方面做出深刻的反思和攻堅的努力,要實現咸魚翻身再次迎來好光景似乎道路還很漫長。而光伏全產業鏈產品市場準入條件的出臺,無疑將為國內光伏企業的轉型升級之路指明方向。
據了解,光伏全產業鏈產品市場準入條件是工信部扶持太陽能光伏產業若干意見中的最重要組成部分,涉及硅棒、硅片、電池組件及薄膜太陽能等光伏全產業鏈。準入條件將從技術研發、生產規模和環保水平等多角度提出一系列量化數字,作為引導未來光伏行業良性發展的硬性指標。未來,不符合準入條件的企業或項目,將受到銀行貸款、土地審批和環評等多個方面的政策嚴控。
分析人士指出,工信部一直力推光伏行業的市場準入標準。2012年出臺的多晶硅準入條件實施以來,業界普遍反映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市場的規范及企業以技術研發促降本增效的速度。此次在全行業引入準入標準,一方面將以明確政策信號提速光伏制造業的產業整合步伐,推進產業升級;另一方面,在目前政策補貼資金相對匱乏的情況下,準入條件的出臺也有助于一系列扶持政策加快向優勢企業傾斜,技術優勢明顯的企業將有望靠技術進步降低成本進而擴大市場占有率。
據國內一家中型光伏企業的技術副總介紹,去年該公司遭遇一整年的“訂單荒”,盡管今年因國內市場大門徐徐打開而接到了一些訂單,但面對目前產成品價格上漲乏力甚至低于成本價的低迷行情,這些訂單帶來的結果可能是增收不增利。
這對當前國內光伏行業而言可以說是共性。在全行業利潤空間普遍被壓縮的大環境下,多數廠家唯一可考慮的是降本增效。但在國內銀行貸款普遍收緊的背景下,負債普遍高企的光伏企業擴充產能已經無以為繼,而技術研發也需要資金,企業現在能做的也就是盡力維持現狀。
一方面是企業普遍缺乏靠自身努力實現突圍脫困的能力,另一方面是目前國家用于可再生能源方面的財政補貼資金并不充裕,指望極其有限的補貼資金拉動光伏應用大市場不太現實。針對這一矛盾,中國光伏產業聯盟秘書處王世江博士表示:“要扶持光伏產業發展,但又無法惠澤全體。目前最現實的選擇就只能是扶持優勢企業先脫貧,這也是當前推進光伏產業整合、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必須之舉。”
而這似乎意味著,未來國家扶持光伏產業發展的政策重點將放在力保優勢企業重新崛起,未來的補貼和銀行信貸也可能重點向這些企業傾斜。出臺在即的光伏全產業鏈產品市場準入條件,就將在這方面有所體現。
另外,自去年底以來,刺激光伏產業復蘇的一系列利好政策不斷出臺,但關鍵性的電價補貼政策至今卻遲遲未公布。業界普遍期待,國家在制定出臺光伏全產業鏈產品市場準入條件的同時,抓緊落實好光伏電價補貼的具體政策,畢竟在現階段補貼和扶持對光伏行業而言不是可有可無、可快可慢,而是生死攸關、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