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水力發電網訊:剛剛結束的十八大繪就了一幅“美麗中國”的藍圖,明確提出要建設海洋強國、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發展海洋經濟。青島作為國家沿海城市代表,海洋產業正逐步成為青島新的產業支柱。這次十八大提出的“建設海洋強國”重大部署,讓青島實現藍色跨越迎來了重大機遇。在大力發展藍色經濟的背景下,山東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李群提出青島將服務海洋強國戰略,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加大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加快打造藍色經濟領軍城市。
青島 ,有著美麗的海岸線和雄厚科技實力,在發展藍色經濟和海洋強市的背景下,本報從即日起開設“搶抓藍色機遇 打造海洋強市”欄目,展現島城從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到發展海洋經濟,從淺藍走向深藍的每一個環節。
潮汐發電、波浪、潮流、風力能發電,可能很多人都聽說過,但利用海水的溫差也能發電,你聽過嗎?這一看似夸夸其談的場景,卻在青島得到了實現。11月23日記者采訪了解到,經過長達四年的研究,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劉偉民的團隊突破了利用海水溫差發電的技術,“15千瓦溫差能發電裝置研究及試驗”課題在島城通過驗收,使得我國成為繼美國、日本之后,第三個獨立掌握海水溫差能發電技術的國家。
海水溫差發電點亮燈泡
11月23日下午,華電青島發電廠內一間百十平方米大的板房里,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的陳鳳云、葛云征正在緊張地收集著實驗數據。在這個板房里除了葛云征面前的監視器外,剩下的空間就都被一臺臺發動機和一個個管道占有,這就是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承擔的國家科技項目“15千瓦溫差能發電裝置研究及試驗”的實驗室。
既然是用海水溫差發電,那么海水肯定少不了,這也是實驗室外的兩根大粗管子的作用,就是靠它們從海里抽取海水。除了發電設備外,記者在實驗室板房外還看到了一個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裝置,葛云征告訴記者,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裝置主要是為了儲備實驗初期的電量。
在實驗室內,隨著設備的高速運轉,在監視器旁邊的一個電燈亮了起來,“這電燈用的電就是我們這套設備發出來的,就是用海水溫差產生的。”看到技術已經成型,連續搜集了 4個月實驗數據的葛云征露出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