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艱難起步到摸索前行,從十年騰飛從“緊急剎車”,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演繹出一臺跌宕起伏的精彩大戲。與其它所有行業一樣,工程機械的發展從來不是獨角戲,有太多“蝴蝶”在影響甚至左右著這艘巨輪的航向,其中最大的那一只,喚作“政策”。政策的影響有多大?最典型的要數2008年的“四萬億”政策,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中,正欲下滑的工程機械行業被這劑猛藥生生拉起,并一路沖向巔峰,留下一個至今只能仰視的“神話”,而其透支基建空間的“余威”至今還在深深地影響著我們。
2013年上半年沒有“四萬億”這種猛藥,但是政策的影響同樣無處不在,甚至正是因為“沒有大政策”才讓未來充滿了更多的不確定性,才讓行業縮手縮腳、駐足觀望。
嚴格說來,新型城鎮化政策并不屬于2013年上半年,因為它是在去年11月的十八大上提出來了,但是這一政策成為熱點并發生影響卻是從今年開始。
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快速發展的新型城鎮化,正在成為中國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強大引擎。分析稱,城鎮化在未來10年可拉動40萬億元人民幣投資,可對國內多個行業和板塊產生深遠影響。首先是保障房,以此帶動基建、裝修裝飾、家電電器等行業發展;另外,城市交通、污水處理等領域的投資也會越來越多。
可見,新型城鎮化對基礎建設投資的需求較大,連接城市群的軌道交通也將進入快速發展時期,所以必將成為工程機械行業發展的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