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困難從來都是最好的試金石!敝新撝乜贫麻L詹純新在2013年報致辭中表示,在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增速放緩的態勢下,中聯重科通過調整轉型,嚴控風險,聚焦于經營質量,實現了戰略的新突破,駛入了國際化發展的新階段。
中聯重科28日發布的報數據顯示,公司2013年實現營業收入約385.42億元人民幣,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38.39億元人民幣,基本每股收益為0.50元人民幣,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7.37億元人民幣。
在產能過剩的行業低迷態勢中,中聯重科這份來之不易的成績單與公司緊密結合國家戰略,積極整合國際資源、全力變革以及堅持自主創新密不可分。
國際化戰略閃光 中聯重科海外業務迸發
“走出去”戰略是企業、產業和中國經濟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2013年,中聯重科加快“走出去”步伐,借助海外并購整合全球資源,實現了與發達市場的資金、技術、管理優勢的對接,并產生了革命性的競爭優勢。
2013年,中聯重科通過并購世界干混砂漿領域的第一品牌德國M-TEC公司,向“世界級企業”戰略目標邁出重要一步。此外,中聯重科與香港CIFA 公司其他股東已完成香港 CIFA 股權交割的所有手續,正式實現對CIFA的全資控股。
通過整合國際資源,中聯重科迅速實現同國際標準的對接,借力JOST高端技術平臺,產品成功打入德國、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逐步得到了高端市場客戶的認可。
在發達國家市場,日本福島重建工程現場,已經有了中聯重科泵車的身影。出口俄羅斯的混凝土攪拌車單筆金額已達上千萬美金。根據海關數據,公司輪式起重機海外銷售同比增幅達480%以上。
在新興市場上,中聯重科也取得的可觀的業績,公司在巴西、印度海外基地已正式運營。攪拌車、布料機也批量銷往馬來西亞、阿聯酋、印度等地,實現了泛太地區、中東市場的重大突破。
2013年報數據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海外銷售收入約27.87億元。其中,混凝土機械、起重機械部分產品取得遠高于行業增長的業績提升,成為2013年海外業務的亮點。
管理謀新 中聯重科尋求企業轉型提質
“改革”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最大紅利,也是中聯重科的企業基因。2013年,在中國經濟進入提質增效第二季之時,中聯重科借助主動變革,也成功實現有質量增長。
2013年,根據行業發展情況,中聯重科積極變革,在推行“事業部模擬股份制”,嚴控經營風險之時,堅持謀全局而非謀一域,借工程機械、環境產業、 農業機械、重型卡車、金融服務五大板塊構筑了新的發展藍圖。
在全力推行“模擬股份制”變革上,中聯重科以“放權”和“增效”為核心,健全權責利的對等和一體化,將更多自主經營權、分配權授予各個事業部,增強了事業部自我優化經營質量的動力。
在落實五大板塊的戰略布局上,通過創新與調結構,中聯重科工程機械板塊提質量、穩增長。在實現強勢業務筑牢基礎的同時,利用現有的優勢,實現環境產業、農業機械、重型卡車、金融服務四大新板塊提速度、上規模。特別環保板塊的增長,成為年報中的一大亮點,中聯重科洗掃車、掃路車國內市占率繼續穩居行業第一。
“我們奉獻給投資者的,依然是一個現金資源豐富、財務指標健康、穩健發展的中聯重科!闭布冃略谀陥笾罗o中如是說。
穩健發展的中聯重科也得到了外界的高度認同。2013年,中聯重科成為業內唯一一家入選亞洲品牌500強的工程機械企業。
堅持自主創新 中聯重科打造核心競爭力
上述成績的取得,也與中聯重科始終把科技創新放在企業發展的重要位置密不可分。
2013 年,中聯重科研發體系以構筑科技核心競爭力為目標,以技術創新和科技管理為手段,有效提升了研發實力。
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共完成重大科研項目 144 項、申請專* 1699 項。其中,“超大型塔式起重機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通過持續創新,中聯重科不斷突破原有產品領域,通過拓展市場的寬度來占領行業的領先地位。
依據起重機械的研究成果,中聯重科全球最大噸位輪式起重機 QAY2000 全地面起重機成功完成 6000 噸.米的最大額定起重機矩吊載試驗,打破輪式起重機最大吊載世界紀錄,創吉尼斯世界紀錄的全球最長臂架泵車——中聯重科 101 米碳纖維臂架泵車在中國第三高樓武漢中心完成了施工首秀。
中聯重科在科技創新上取得的可喜成績,得益于公司對科技研發的重視。年報顯示,中聯重科2013年的研發支出占凈資產的比例達到4.32%,占營業收入比例達到4.73%。
同時,為了加強科技創新,中聯重科構建了國家重點實驗室、技術中心、研究中心、技術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五位一體的國家級創新平臺,以及企業二級研發平臺組成的兩級技術創新體系。
去年,中聯重科在已有建設機械關鍵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混凝土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城市公共裝備技術研究院、國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基礎上,完成了流動式起重機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獲批組建,形成了業內領先、行業唯一“六位一體”的技術創新平臺。
“在經歷市場的大浪淘沙后,唯有技術、品牌、管理、資本全面領先的企業才能生存,擁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企業才能笑到最后。” 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認為,成功轉型的中聯重科將開創事業的新境界。(來源:人民網)
中聯重科28日發布的報數據顯示,公司2013年實現營業收入約385.42億元人民幣,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38.39億元人民幣,基本每股收益為0.50元人民幣,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7.37億元人民幣。
在產能過剩的行業低迷態勢中,中聯重科這份來之不易的成績單與公司緊密結合國家戰略,積極整合國際資源、全力變革以及堅持自主創新密不可分。
國際化戰略閃光 中聯重科海外業務迸發
“走出去”戰略是企業、產業和中國經濟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2013年,中聯重科加快“走出去”步伐,借助海外并購整合全球資源,實現了與發達市場的資金、技術、管理優勢的對接,并產生了革命性的競爭優勢。
2013年,中聯重科通過并購世界干混砂漿領域的第一品牌德國M-TEC公司,向“世界級企業”戰略目標邁出重要一步。此外,中聯重科與香港CIFA 公司其他股東已完成香港 CIFA 股權交割的所有手續,正式實現對CIFA的全資控股。
通過整合國際資源,中聯重科迅速實現同國際標準的對接,借力JOST高端技術平臺,產品成功打入德國、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逐步得到了高端市場客戶的認可。
在發達國家市場,日本福島重建工程現場,已經有了中聯重科泵車的身影。出口俄羅斯的混凝土攪拌車單筆金額已達上千萬美金。根據海關數據,公司輪式起重機海外銷售同比增幅達480%以上。
在新興市場上,中聯重科也取得的可觀的業績,公司在巴西、印度海外基地已正式運營。攪拌車、布料機也批量銷往馬來西亞、阿聯酋、印度等地,實現了泛太地區、中東市場的重大突破。
2013年報數據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海外銷售收入約27.87億元。其中,混凝土機械、起重機械部分產品取得遠高于行業增長的業績提升,成為2013年海外業務的亮點。
管理謀新 中聯重科尋求企業轉型提質
“改革”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最大紅利,也是中聯重科的企業基因。2013年,在中國經濟進入提質增效第二季之時,中聯重科借助主動變革,也成功實現有質量增長。
2013年,根據行業發展情況,中聯重科積極變革,在推行“事業部模擬股份制”,嚴控經營風險之時,堅持謀全局而非謀一域,借工程機械、環境產業、 農業機械、重型卡車、金融服務五大板塊構筑了新的發展藍圖。
在全力推行“模擬股份制”變革上,中聯重科以“放權”和“增效”為核心,健全權責利的對等和一體化,將更多自主經營權、分配權授予各個事業部,增強了事業部自我優化經營質量的動力。
在落實五大板塊的戰略布局上,通過創新與調結構,中聯重科工程機械板塊提質量、穩增長。在實現強勢業務筑牢基礎的同時,利用現有的優勢,實現環境產業、農業機械、重型卡車、金融服務四大新板塊提速度、上規模。特別環保板塊的增長,成為年報中的一大亮點,中聯重科洗掃車、掃路車國內市占率繼續穩居行業第一。
“我們奉獻給投資者的,依然是一個現金資源豐富、財務指標健康、穩健發展的中聯重科!闭布冃略谀陥笾罗o中如是說。
穩健發展的中聯重科也得到了外界的高度認同。2013年,中聯重科成為業內唯一一家入選亞洲品牌500強的工程機械企業。
堅持自主創新 中聯重科打造核心競爭力
上述成績的取得,也與中聯重科始終把科技創新放在企業發展的重要位置密不可分。
2013 年,中聯重科研發體系以構筑科技核心競爭力為目標,以技術創新和科技管理為手段,有效提升了研發實力。
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共完成重大科研項目 144 項、申請專* 1699 項。其中,“超大型塔式起重機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通過持續創新,中聯重科不斷突破原有產品領域,通過拓展市場的寬度來占領行業的領先地位。
依據起重機械的研究成果,中聯重科全球最大噸位輪式起重機 QAY2000 全地面起重機成功完成 6000 噸.米的最大額定起重機矩吊載試驗,打破輪式起重機最大吊載世界紀錄,創吉尼斯世界紀錄的全球最長臂架泵車——中聯重科 101 米碳纖維臂架泵車在中國第三高樓武漢中心完成了施工首秀。
中聯重科在科技創新上取得的可喜成績,得益于公司對科技研發的重視。年報顯示,中聯重科2013年的研發支出占凈資產的比例達到4.32%,占營業收入比例達到4.73%。
同時,為了加強科技創新,中聯重科構建了國家重點實驗室、技術中心、研究中心、技術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五位一體的國家級創新平臺,以及企業二級研發平臺組成的兩級技術創新體系。
去年,中聯重科在已有建設機械關鍵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混凝土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城市公共裝備技術研究院、國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基礎上,完成了流動式起重機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獲批組建,形成了業內領先、行業唯一“六位一體”的技術創新平臺。
“在經歷市場的大浪淘沙后,唯有技術、品牌、管理、資本全面領先的企業才能生存,擁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企業才能笑到最后。” 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認為,成功轉型的中聯重科將開創事業的新境界。(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