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寬敞、干凈整潔、一塵不染,這是筆者走進龍工(福建)鑄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龍工鑄鍛)的第一印象,完全顛覆了以往對鑄鍛企業臟亂差的印象。在龍工鑄鍛的生產車間,150臺高精度的加工中心整齊劃一地排列著,一件件產品如精心雕刻成的藝術品,整齊地碼放著,準備發往各個基地。
龍工鑄鍛系中國龍工控股有限公司于2007年注冊成立的全資子公司。“按戰略部署,2014年我們的產能將達到5萬噸,是預定產能的50%,產值將達到4億元。”龍工鑄鍛公司總經理劉洪美說。據他介紹,如果龍工鑄鍛第二期工程上馬的話,產能將達到10萬噸。其目標是爭做亞洲鑄鍛霸主地位。
好戰略,激活企業生命力
由于各種因素,龍工鑄鍛在建成投產之初,并未取得很好的效益,甚至處于虧損經營的狀態,但是,這家企業去年在董事局主席李新炎的指導下,在劉洪美為首的管理團隊帶領下,憑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工藝水平得到極大提高,開發出高端液壓鑄件,成功實現了1000多萬元的賬面利潤。
在經濟復蘇趨緩,市場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下,龍工鑄鍛是如何做到逆勢發展的?筆者在劉洪美帶領下,一路介紹,一路參觀,終于找到了答案。
面對嚴峻的市場形勢,2013年,龍工鑄鍛在控股公司的領導下,整頓管理團隊,下決心迎難而上,集中精力研發新產品,技術、質量一手抓,提出“先內后外、先易后難”的發展戰略,沿著做市場、做產品、做產業的思路進行全面整改。
“李新炎當時就給我們下達了指示:裝載機、挖掘機、叉車等鑄件,只要我們自己能做,堅決自己做。”劉洪美說,“這就是我們‘先內后外’的戰略部署,首先對龍工內部及配套企業的鑄件需求進行全面的梳理,爭取將原先外購的產品轉為自產,比如叉車橋,原先都在外采購,現在我們自己都能生產了。”先自產滿足自需,而后再尋求外銷發展,這是“先內后外”的思路。
先易后難,則是走先低端后高端的路子。據劉洪美介紹,龍工鑄鍛從2013年4月開始組織研發團隊,做高端液壓鑄件,而后又陸續完成了810項目和消防栓等中高端產品的開發任務。參觀公司生產車間時,筆者看到了準備出口外供的消防栓成品,工藝制作精細,造型精美。劉洪美自豪地說:“行業內能像我們把產品加工得如此細致的企業不多,我們的產品得到了外商充分的肯定和認可!”
自從龍工鑄鍛決心全力以赴扭虧為盈的那天起,公司領導層就率先垂范,緊緊盯住整體戰略部署,團隊通力協成合作,從產品開發、生產制造、成本控制到質量保障等每一個環節,都以嶄新的面貌迎接挑戰,激活企業生命活力。劉洪美說:“公司領導還將辦公室從園區管委會大樓搬到了生產車間,這樣方便我們了解一線生產情況,管理層與員工的聯系也方便多了,這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敢創新,啃下鑄鍛硬骨頭
創新是企業的生命,沒有創新企業做不強、走不遠。龍工鑄鍛深諳創新才是企業強勢突圍的關鍵,他們首先在技術創新上下狠功夫,啃下鑄鍛技術上的“硬骨頭”。
以消失模為例,劉洪美告訴筆者:“稍有疏忽消失模就容易造成氣孔、碳渣等問題,但是經過我們的技術創新,目前已經成功解決消失模變形、氣孔漏油、碳渣等三大問題,消失模技術我們已基本成熟。”
消失模技術的成熟是龍工鑄鍛崛起的關鍵。另外,公司還進行了多項工藝革新,如通過改進澆冒口系統,提高產品的出品率;通過減少加工余量,消除重量富余及質量過剩,降低產品成本和機械加工成本;通過改進熔煉配方,降低噸鐵水的綜合成本。特別是由中錳改為低錳,通過引入低錳生鐵,使球鐵和灰鐵的加入數量由原來的30%下降到現在的5%與10%;廢鋼的加入量由上半年的30%提升到現在的45%,大大節省鐵水的成本。“通過由中錳改為低錳,少用生鐵多用廢鋼,噸鐵水的綜合成本降低了好幾個百分點。”劉洪美興奮地說。
通過技術創新,節約成本,穩定產品質量,大大減少了鑄件回爐損失,龍工鑄鍛實現了“每提高一個百分點,一噸產品成本下降40多元”的可喜成效。
轉型升級,綠色鑄造
眾所周知,我國鑄造行業一直是污染大戶,針對此,工信部制定了《鑄造行業準入條件》,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粉塵、煙塵和廢氣、廢水等處理都做出了嚴格的規定。
“《鑄造行業準入條件》的制定對于行業準入是一個門檻,同時也是一個機遇。”劉洪美表示,“根據行業準入條件的規定,公司所有排放都按國家標準執行,促進企業清潔環保生產,這就是企業轉型升級的機遇。”在龍工鍛鍛的生產車間,筆者看到的是井然有序的現代化機械操作,寬敞明亮的車間地面整潔,更沒有粉塵漫天飛舞的現象。筆者觀察到,整條鑄鍛生產鏈上,潮模砂車間是產生大量廢灰的一個環節,劉洪美指著封裝后的廢灰介紹說:“如果將這些廢灰全部作為垃圾處理,不僅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還會造成一定的環境污染。現在我們把這些廢灰用布袋封裝,能有效控制粉塵污染,通過特殊工藝的加工處理還能二次循環利用。”據介紹,龍工鑄鍛組織技術人員反復試驗,將這些廢灰重新利用,變廢為寶,代替煤粉和膨潤土加入砂處理中,從而使煤粉的加入量由原來的每碾17公斤下降至12.5公斤,使膨潤土的加入量由原來的每碾48公斤下降至46公斤。這不僅降低了砂處理的原料成本,而且還提高了型砂透氣的性能,穩定了型砂質量;與此同時還解決了因此而產生的環保問題,一舉多得。
在節能降耗方面,龍工鑄鍛積極提倡節約用電成本,讓熔煉、澆注等用電量大的崗位錯開用電高峰時段,科學調整上班時間,充分利用谷電,節約成本,降低能耗,實現綠色鑄造。
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基礎沒有打好,上一個臺階都是比較困難的,更無從談轉型升級,做行業的“精、專、特”,甚至爭奪行業的霸主寶座。但是,龍工鑄鍛關注生產的每一個環節,層層整合,質量把關,技術創新,在經歷虧損重壓后又扭轉局勢。可以說,技術創新,轉型升級,綠色鑄造,龍工鑄鍛的發展步步穩扎穩打。
在采訪即將結束的時候,劉洪美還透露了一個小插曲,2013年年底,國內一家頗有實力的家電集團相關負責人專程來龍工鑄鍛考察,意在與公司在商用空調的壓縮機鑄件方面探尋合作。這是否意味著龍工鑄鍛在勇奪亞洲鑄鍛霸主地位的發展路上又迎來了一個新的機遇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來源:中國工業報)
龍工鑄鍛系中國龍工控股有限公司于2007年注冊成立的全資子公司。“按戰略部署,2014年我們的產能將達到5萬噸,是預定產能的50%,產值將達到4億元。”龍工鑄鍛公司總經理劉洪美說。據他介紹,如果龍工鑄鍛第二期工程上馬的話,產能將達到10萬噸。其目標是爭做亞洲鑄鍛霸主地位。
好戰略,激活企業生命力
由于各種因素,龍工鑄鍛在建成投產之初,并未取得很好的效益,甚至處于虧損經營的狀態,但是,這家企業去年在董事局主席李新炎的指導下,在劉洪美為首的管理團隊帶領下,憑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工藝水平得到極大提高,開發出高端液壓鑄件,成功實現了1000多萬元的賬面利潤。
在經濟復蘇趨緩,市場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下,龍工鑄鍛是如何做到逆勢發展的?筆者在劉洪美帶領下,一路介紹,一路參觀,終于找到了答案。
面對嚴峻的市場形勢,2013年,龍工鑄鍛在控股公司的領導下,整頓管理團隊,下決心迎難而上,集中精力研發新產品,技術、質量一手抓,提出“先內后外、先易后難”的發展戰略,沿著做市場、做產品、做產業的思路進行全面整改。
“李新炎當時就給我們下達了指示:裝載機、挖掘機、叉車等鑄件,只要我們自己能做,堅決自己做。”劉洪美說,“這就是我們‘先內后外’的戰略部署,首先對龍工內部及配套企業的鑄件需求進行全面的梳理,爭取將原先外購的產品轉為自產,比如叉車橋,原先都在外采購,現在我們自己都能生產了。”先自產滿足自需,而后再尋求外銷發展,這是“先內后外”的思路。
先易后難,則是走先低端后高端的路子。據劉洪美介紹,龍工鑄鍛從2013年4月開始組織研發團隊,做高端液壓鑄件,而后又陸續完成了810項目和消防栓等中高端產品的開發任務。參觀公司生產車間時,筆者看到了準備出口外供的消防栓成品,工藝制作精細,造型精美。劉洪美自豪地說:“行業內能像我們把產品加工得如此細致的企業不多,我們的產品得到了外商充分的肯定和認可!”
自從龍工鑄鍛決心全力以赴扭虧為盈的那天起,公司領導層就率先垂范,緊緊盯住整體戰略部署,團隊通力協成合作,從產品開發、生產制造、成本控制到質量保障等每一個環節,都以嶄新的面貌迎接挑戰,激活企業生命活力。劉洪美說:“公司領導還將辦公室從園區管委會大樓搬到了生產車間,這樣方便我們了解一線生產情況,管理層與員工的聯系也方便多了,這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敢創新,啃下鑄鍛硬骨頭
創新是企業的生命,沒有創新企業做不強、走不遠。龍工鑄鍛深諳創新才是企業強勢突圍的關鍵,他們首先在技術創新上下狠功夫,啃下鑄鍛技術上的“硬骨頭”。
以消失模為例,劉洪美告訴筆者:“稍有疏忽消失模就容易造成氣孔、碳渣等問題,但是經過我們的技術創新,目前已經成功解決消失模變形、氣孔漏油、碳渣等三大問題,消失模技術我們已基本成熟。”
消失模技術的成熟是龍工鑄鍛崛起的關鍵。另外,公司還進行了多項工藝革新,如通過改進澆冒口系統,提高產品的出品率;通過減少加工余量,消除重量富余及質量過剩,降低產品成本和機械加工成本;通過改進熔煉配方,降低噸鐵水的綜合成本。特別是由中錳改為低錳,通過引入低錳生鐵,使球鐵和灰鐵的加入數量由原來的30%下降到現在的5%與10%;廢鋼的加入量由上半年的30%提升到現在的45%,大大節省鐵水的成本。“通過由中錳改為低錳,少用生鐵多用廢鋼,噸鐵水的綜合成本降低了好幾個百分點。”劉洪美興奮地說。
通過技術創新,節約成本,穩定產品質量,大大減少了鑄件回爐損失,龍工鑄鍛實現了“每提高一個百分點,一噸產品成本下降40多元”的可喜成效。
轉型升級,綠色鑄造
眾所周知,我國鑄造行業一直是污染大戶,針對此,工信部制定了《鑄造行業準入條件》,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粉塵、煙塵和廢氣、廢水等處理都做出了嚴格的規定。
“《鑄造行業準入條件》的制定對于行業準入是一個門檻,同時也是一個機遇。”劉洪美表示,“根據行業準入條件的規定,公司所有排放都按國家標準執行,促進企業清潔環保生產,這就是企業轉型升級的機遇。”在龍工鍛鍛的生產車間,筆者看到的是井然有序的現代化機械操作,寬敞明亮的車間地面整潔,更沒有粉塵漫天飛舞的現象。筆者觀察到,整條鑄鍛生產鏈上,潮模砂車間是產生大量廢灰的一個環節,劉洪美指著封裝后的廢灰介紹說:“如果將這些廢灰全部作為垃圾處理,不僅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還會造成一定的環境污染。現在我們把這些廢灰用布袋封裝,能有效控制粉塵污染,通過特殊工藝的加工處理還能二次循環利用。”據介紹,龍工鑄鍛組織技術人員反復試驗,將這些廢灰重新利用,變廢為寶,代替煤粉和膨潤土加入砂處理中,從而使煤粉的加入量由原來的每碾17公斤下降至12.5公斤,使膨潤土的加入量由原來的每碾48公斤下降至46公斤。這不僅降低了砂處理的原料成本,而且還提高了型砂透氣的性能,穩定了型砂質量;與此同時還解決了因此而產生的環保問題,一舉多得。
在節能降耗方面,龍工鑄鍛積極提倡節約用電成本,讓熔煉、澆注等用電量大的崗位錯開用電高峰時段,科學調整上班時間,充分利用谷電,節約成本,降低能耗,實現綠色鑄造。
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基礎沒有打好,上一個臺階都是比較困難的,更無從談轉型升級,做行業的“精、專、特”,甚至爭奪行業的霸主寶座。但是,龍工鑄鍛關注生產的每一個環節,層層整合,質量把關,技術創新,在經歷虧損重壓后又扭轉局勢。可以說,技術創新,轉型升級,綠色鑄造,龍工鑄鍛的發展步步穩扎穩打。
在采訪即將結束的時候,劉洪美還透露了一個小插曲,2013年年底,國內一家頗有實力的家電集團相關負責人專程來龍工鑄鍛考察,意在與公司在商用空調的壓縮機鑄件方面探尋合作。這是否意味著龍工鑄鍛在勇奪亞洲鑄鍛霸主地位的發展路上又迎來了一個新的機遇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來源:中國工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