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徐工集團捧得有中國工業“奧斯卡”美譽的第三屆中國工業大獎最高獎項,并成為工程機械行業惟一獲此殊榮的企業。從行業首個表彰獎到三年之后的最高獎,徐工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王民在振奮感慨之余,以他獨有的豪氣和自信,對徐工的業績侃侃而談,為行業的未來激情澎湃,向徐工的員工表露出真情。
筆者:您認為徐工此次獲獎憑借的是哪一點?
王民:我十分看重無論是在順境還是在逆境,一個企業都能夠不斷地學習、思考、向前的能力。徐工組建集團已經25年了,這其中沒有一帆風順的時候。在全國的企業都高歌猛進的時候,徐工走在前面;現在經濟處于調整轉型期,徐工又走在前面。我們企業內涵比較豐富,精氣神比較足,企業內部的凝聚力、創造力、戰斗力,這是我很看重的。我覺得在當今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徐工不僅保持了規模上的優勢,同時增加了創新的理念、創新的市場和體制。這一點我很有自信,因為我們在國際化競爭,以及在產品、模式、理念創新方面都有了新的變化。
筆者:徐工做工程機械產品50多年了,您認為主要是什么原因?
王民:我們是一根筋啊,專注、堅守,秉持一根筋的精神。中國的裝備制造行業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如果你淺嘗則止,如果你被其他的東西所誘惑,就經常容易轉移主攻方向。但我們是一根筋,我們每個細分行業都“對標”世界最先進的企業。找到自己學習的榜樣,什么時候學好了、趕上了,一步就超越了,必須緊跟前面的競爭對手。專注、堅守,是徐工的文化內涵、精神內涵,徐工集聚了一批一干就是幾十年的人,特別了不得。徐工形成了這樣一種文化,有誘惑,引不走;就是打他,也打不走。另一方面,專注與堅守必須跟改革與創新相結合,這就像一個人的左右手,兩個都不可缺。如果徐工是死水一潭,也不會有今天。我個人注重新東西,現在我經常反思自己,捫心自問,還有沒有15年前剛做董事長的那種工作勁頭?
正是這種特色,讓徐工一直走在行業前列。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印度尼西亞的一位客戶剛剛定購了徐工的一臺1250噸履帶吊,這是中國出口的最大噸位履帶吊。這位客戶還承諾,一旦履帶吊運送到上海港,即付款95%,而到印尼裝配結束之后,再支付5%。這位印尼客戶曾經跟中國的另一家供貨商洽談四個月,那家中國供貨商答應他款項可以在三年付清,但這位客戶最終仍然選擇了徐工。可見徐工產品的質量、可靠性、先進性,已經深入國外客戶的心中。徐工今年的出口講究主打發達國家市場,并要求回款質量,不打價格戰,要打品牌、服務、技術。我們的服務不是簡單意義上的服務,而是給客戶提供系統解決方案,幫助客戶掙錢,客戶的價值就是我們的價值。
筆者:徐工的研發能力如何?
王民:徐工現在已經建立起具有自己特色的研發體系,以適應市場和客戶的需要,形成研究院和各個事業部技術中心之間的協同。如起重機產品的轉型換代由事業部技術中心負責,他們懂專業、懂客戶,不能把事業部的技術人員放到研究院去,那樣離市場太遠,歷史上徐工曾經走過那樣的彎路。現在研究院與事業部具體如何分工配合?研究院主要做由事業部提出來的,需要攻克的核心技術,包括一些共性技術、零部件技術等。
徐工現在自己做液壓油缸,以及裝載機的變速箱,濕式制動橋,混凝土攪拌車上的減速機等。完全靠事業部的突破還很困難,需要研究院的配合。我認為研發機構一是離市場要近,二是要全球協同。徐工正在搭建全球協同的研發平臺,再用兩年就會完全建立起來。
我們在研發過程中還很注重運用實驗手段,過去的實驗主要是為產品可靠性提供保障,未來的實驗則是要為產品的開發做試制。今后的產品出去一個,成功一個,絕對不能賣到市場上去試驗。我已經給各部門下過命令了,所有的產品出廠都需要技術老總簽字,他心中無數的產品是不能賣給客戶的,品牌砸不起啊。過去是解決產品有無的問題,現在是解決產品優劣的問題。現在用戶對徐工的產品、品牌、價值觀、文化、人員都越來越認可,徐工正在成為一個有魅力的企業。
筆者:徐工對科技的投入怎樣?
王民:現在各國對研發工作都很重視,雖然德國等國家的研發投入在GDP中的占比高,但中國投入的絕對值更高,這說明全球都注重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有句話叫作“強者恒強”,有實力、有眼光的企業才會持續地、大力度地進行研發投入。近年來,徐工的效益逐年攀升,研發投入也在攀升。一個企業如果養不起人才,這個企業就要走下坡路;沒有研發投入,也會逐年衰退。現在市場競爭的難度加大,產品推陳出新的速度越來越快,過去幾年才出一個新產品,現在每年一個或者更多。同時,產品個性化、定制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每個人都希望產品適合我和我這個地區的特性,徐工需要加強智能化的制造,加快產品研發的速度,進行產品、技術、市場、經營模式、全價值鏈、全生產環節的創新。隨著信息網絡時代的到來,制造可以全球協同,不一定局限在某一個地區。我們會進一步加大科研投入,以保證企業有持續的生命力和盈利。
(來源:中國工業報)
筆者:您認為徐工此次獲獎憑借的是哪一點?
王民:我十分看重無論是在順境還是在逆境,一個企業都能夠不斷地學習、思考、向前的能力。徐工組建集團已經25年了,這其中沒有一帆風順的時候。在全國的企業都高歌猛進的時候,徐工走在前面;現在經濟處于調整轉型期,徐工又走在前面。我們企業內涵比較豐富,精氣神比較足,企業內部的凝聚力、創造力、戰斗力,這是我很看重的。我覺得在當今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徐工不僅保持了規模上的優勢,同時增加了創新的理念、創新的市場和體制。這一點我很有自信,因為我們在國際化競爭,以及在產品、模式、理念創新方面都有了新的變化。
筆者:徐工做工程機械產品50多年了,您認為主要是什么原因?
王民:我們是一根筋啊,專注、堅守,秉持一根筋的精神。中國的裝備制造行業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如果你淺嘗則止,如果你被其他的東西所誘惑,就經常容易轉移主攻方向。但我們是一根筋,我們每個細分行業都“對標”世界最先進的企業。找到自己學習的榜樣,什么時候學好了、趕上了,一步就超越了,必須緊跟前面的競爭對手。專注、堅守,是徐工的文化內涵、精神內涵,徐工集聚了一批一干就是幾十年的人,特別了不得。徐工形成了這樣一種文化,有誘惑,引不走;就是打他,也打不走。另一方面,專注與堅守必須跟改革與創新相結合,這就像一個人的左右手,兩個都不可缺。如果徐工是死水一潭,也不會有今天。我個人注重新東西,現在我經常反思自己,捫心自問,還有沒有15年前剛做董事長的那種工作勁頭?
正是這種特色,讓徐工一直走在行業前列。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印度尼西亞的一位客戶剛剛定購了徐工的一臺1250噸履帶吊,這是中國出口的最大噸位履帶吊。這位客戶還承諾,一旦履帶吊運送到上海港,即付款95%,而到印尼裝配結束之后,再支付5%。這位印尼客戶曾經跟中國的另一家供貨商洽談四個月,那家中國供貨商答應他款項可以在三年付清,但這位客戶最終仍然選擇了徐工。可見徐工產品的質量、可靠性、先進性,已經深入國外客戶的心中。徐工今年的出口講究主打發達國家市場,并要求回款質量,不打價格戰,要打品牌、服務、技術。我們的服務不是簡單意義上的服務,而是給客戶提供系統解決方案,幫助客戶掙錢,客戶的價值就是我們的價值。
筆者:徐工的研發能力如何?
王民:徐工現在已經建立起具有自己特色的研發體系,以適應市場和客戶的需要,形成研究院和各個事業部技術中心之間的協同。如起重機產品的轉型換代由事業部技術中心負責,他們懂專業、懂客戶,不能把事業部的技術人員放到研究院去,那樣離市場太遠,歷史上徐工曾經走過那樣的彎路。現在研究院與事業部具體如何分工配合?研究院主要做由事業部提出來的,需要攻克的核心技術,包括一些共性技術、零部件技術等。
徐工現在自己做液壓油缸,以及裝載機的變速箱,濕式制動橋,混凝土攪拌車上的減速機等。完全靠事業部的突破還很困難,需要研究院的配合。我認為研發機構一是離市場要近,二是要全球協同。徐工正在搭建全球協同的研發平臺,再用兩年就會完全建立起來。
我們在研發過程中還很注重運用實驗手段,過去的實驗主要是為產品可靠性提供保障,未來的實驗則是要為產品的開發做試制。今后的產品出去一個,成功一個,絕對不能賣到市場上去試驗。我已經給各部門下過命令了,所有的產品出廠都需要技術老總簽字,他心中無數的產品是不能賣給客戶的,品牌砸不起啊。過去是解決產品有無的問題,現在是解決產品優劣的問題。現在用戶對徐工的產品、品牌、價值觀、文化、人員都越來越認可,徐工正在成為一個有魅力的企業。
筆者:徐工對科技的投入怎樣?
王民:現在各國對研發工作都很重視,雖然德國等國家的研發投入在GDP中的占比高,但中國投入的絕對值更高,這說明全球都注重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有句話叫作“強者恒強”,有實力、有眼光的企業才會持續地、大力度地進行研發投入。近年來,徐工的效益逐年攀升,研發投入也在攀升。一個企業如果養不起人才,這個企業就要走下坡路;沒有研發投入,也會逐年衰退。現在市場競爭的難度加大,產品推陳出新的速度越來越快,過去幾年才出一個新產品,現在每年一個或者更多。同時,產品個性化、定制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每個人都希望產品適合我和我這個地區的特性,徐工需要加強智能化的制造,加快產品研發的速度,進行產品、技術、市場、經營模式、全價值鏈、全生產環節的創新。隨著信息網絡時代的到來,制造可以全球協同,不一定局限在某一個地區。我們會進一步加大科研投入,以保證企業有持續的生命力和盈利。
(來源:中國工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