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電路新政策出臺的傳聞起源于去年11月中下旬。中國半導體協會會長徐小田在中國國際半導體博覽會暨高峰論壇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國家支持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或有大力度政策出臺。證券時報記者聯系徐小田,但對方以時機不成熟為由,婉拒了采訪。
據了解,去年9月2日至12日,高層對于集成電路產業進行了密集調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在深圳、杭州、上海、北京連續調研集成電路產業,走訪包括中國電子、中芯國際、華為在內的企業。陪同的部委領導有工信部部長苗圩、科技部副部長王志剛和國務院副秘書長肖亞慶等。
高層之所以對集成電路行業如此重視,源于集成電路在電子產業的重要地位。一個電子產品,從電源開始、輸入、運算、輸出、儲存等都依靠集成電路來完成。因此,集成電路被廣泛應用到通信、航天航空、信息技術等領域。
然而,作為全球最大的集成電路消費市場,我國半導體芯片的進口依存度接近80%,高端芯片的進口率更是超過90%。據統計,2012年國內集成電路產量為823.1億塊,2012年中國集成電路產品進口金額為1920.6億美元,這一數字甚至超過當年石油的進口總額1200億美元。
芯片產業嚴重“內功不足”,意味著我國將難以把握電子業的命脈。一位券商分析師表示,國內集成電路產業在技術上與發達國家相比落后了二代,差不多落后5年。如在半導體硅片方面,8英寸、12英寸的大尺寸硅片已經成為發達國家的主流,而我國自主生產供應的依舊以6英寸為主。
另一組令人尷尬的數據是,當前國內重點設計企業芯片工藝已經達到40nm,并且正在研發28nm的芯片,然而由于中國大陸芯片制造代工企業在生產工藝及優良率、設計服務上的差距,設計企業無法在中國大陸境內找到芯片代工企業。
事實上,國家對集成電路早有支持。2000年發布的《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簡稱“18號文”)規定,按17%的法定稅率征收增值稅后,軟件產業對實際稅負超過3%的部分即征即退,集成電路企業對實際稅負超過6%的部分即征即退。這一政策曾一掃集成電路產業的頹靡之勢。
在這之后,“核高基”重大專項,及“中國芯”項目也紛紛上馬支持集成電路產業。
在18號文出臺后的十年光景里,大量國內外資本涌進半導體行業,中國各地也出臺各種支持芯片設計產業的地方政策,并產生了展訊、海思、中芯國際等龍頭企業,包括聯電、臺積電等制造大鱷紛紛來內地投資設廠。
然而,在中國加入WTO后,美國方面反對18號文中的稅收鼓勵政策。2005年4月稅收優惠被迫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