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顧嘉
社交網絡是繼瀏覽器、即時通訊工具、搜索引擎發明之后在互聯網應用領域影響最深刻、最廣泛的一次變革。伴隨著國外的Facebook、國內的微信等產品獲得巨大成功,社交網絡軟件已經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常備品。
但我們也要看到:
社交網絡讓現代人找到“精神家園”,同時社交網絡也讓現代人進入“靈魂墳墓”。人們花在社交網絡上的時間越來越長,但在現實世界“脫網”的狀態也越來越明顯。
其實長期以來,基于網絡弱連接的社交網絡就已經凸顯出種種不確定性帶來的威脅。然而,移動互聯網的興起讓社交網絡找到了新的載體:手機。如今,在手機上玩各種社交軟件早已不再新鮮,一方面是由于智能終端的普及讓老百姓更容易接入到移動互聯網;另一方面恐怕還有與手機號綁定的設置讓用戶感受到更加安全的網絡環境。
換言之,運營商提供了一個安全、強大的底層賬號體系。然而,擁有龐大用戶群的運營商卻沒有好好利用手機號碼資源,而是把精力大量用于傳統業務方面,至今最具創新精神的也不過是些模仿互聯網公司的產品而已。
在我看來,大量的用戶群本身就是巨大的金礦。只要用心挖掘,或許能產生比現有業務更大的效益。那么,有什么可以利用的機會呢?
沒錯,就是通訊錄。
不知道有沒有人統計過,現代人拿起手機后常用的功能有哪些,但無論怎樣,恐怕通訊錄一定是排行最前的。既然通訊錄是使用頻次最高的“應用”,何不就通訊錄做些改進,讓它更加“智能”和“友好”呢?回憶一下,微信之所以能夠與微博分庭抗禮,不就是依靠微信與手機號捆綁后造成的“熟人社交”更有吸引力嗎?從人性角度出發,比起陌生人,普通用戶也更愿意與熟人、半熟人在一起分享、交流。
社群是人類進化發展自然形成的社會現象。在傳統社會中,成員通常根據愛好、生活方式、共同語言、交通方便等因素形成社群。互聯網打破了空間的限制,人們可以自由交流。
但網絡缺乏擔保機制也是不爭的事實,普通用戶大多對“網友”心存芥蒂。缺乏安全感的社交更多像是在“刺激”、“娛樂”,只有建立在信任基礎上的社交才會更有質量。因此,利用好通訊錄入口,打造基于熟人體系的社交網絡將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把握通訊錄入口的關鍵在于,建立運營商基于手機號碼的核心賬號體系——要知道,這可是多少互聯網服務商夢寐以求的資源。
把握好通訊錄,也就把握到了通訊錄背后的用戶,這不正好解決了運營商發愁的“存量運營”么?
很多時候,要解決問題,只需要換個思路。那么,運營商如何依靠通訊錄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呢?竊以為,有以下兩點可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