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名專家表示,如果按照這個思路操作,不會對現有互聯網的互聯互通有任何影響,德國的老百姓使用網絡時甚至不會有任何感覺。
域名解析問題很難解決
歐洲版通訊網既然是一個開放的網絡,那數據如何才能繞過美國,在歐洲內部傳輸呢?記者采訪的多名專家對此都持否定的態度。一名匿名專家表示,這一做法無法打破美國在互聯網領域一家獨大的局面,即便這樣的通訊網建成了,但根服務器仍在美國,這個網絡解決不了域名解析問題,比如兩個德國人想要互發郵件,還是要通過根服務器找到對方的郵件服務器,這個過程無法完全繞開美國,但郵件內容不會過美國,美國只會知道德國有一個人查了另外一個人的郵箱地址在哪里。同時,如果歐盟內某個國家網絡設施不太好,數據傳輸時仍會繞道美國。
俞曉秋認為,根服務器是互聯網連結運作的中樞,其主要功能是進行域名解析,再把你帶到你想去的地方。一旦根服務器發生故障或受到攻擊,網絡就會癱瘓。根服務器不是一個監控的工具和通道,與建立一個獨立的通訊網是兩碼事。保障網絡安全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要制定有約束力的國際規則。
中國能從中借鑒什么?
中國網絡安全專家譚曉生認為,德國提出“歐洲版互聯網”有一定的合理性,任何區域加強自身的網絡基礎架構都是沒有錯的,這是實現網絡安全和自主的基礎條件。但建歐洲版通訊網的思路只能降低歐洲數據通過美國的幾率,而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更不是一招制敵的方法。因為如果歐洲本地用戶在使用美國的服務,本地的互聯網再強大,也沒有用。
前文中提到的匿名專家認為,增強自身網絡互聯思路是好的,是讓網絡成本最小化的一種方式,因為數據不再繞道美國,這樣就不需再和美國進行費用結算。中國其實也在這么做,從早前的打通電信網和教育網,到建立三個互聯互通點,再到現在增加互聯互通點,這和德國首先把自己內部網絡之間互聯互通做好的思路是一致的,只是中國這樣做最初不是從安全角度考慮的,而是從成本的角度考慮的,因為數據繞美國,流量是要給美國交錢的。
這名專家強烈建議,未來在國內互聯網上傳輸重要數據和文件,應當盡量使用國內的服務和工具,這樣可以更好地保障數據的安全。但他也承認,這種限制很難通過技術手段強制,只能通過內部規定在公務人員等特定人群中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