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工業控制是生產的核心環節,5G+PLC的深度融合將為制造業生產模式和生產形態帶來深刻變革,必將為產業高速發展注入全新動能。
施耐德電氣攜中國信通院和中國聯通共同發布白皮書,共探5G+PLC深度融合應用
中國上海,2023年9月20日——全球能源管理和自動化領域的數字化轉型專家施耐德電氣在第23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首日的9月19日,與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信通院”)及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聯通”)聯手重磅發布《5G+PLC深度融合解決方案》白皮書,以期通過對研究思路、前沿技術、產業成果及實際應用情況進行深入淺出的系統性解讀,推動5G+PLC在工業核心控制領域的創新融合及落地應用,從而為工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提供強勁引擎,為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
如今,數字技術正全面融入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之中,作為國民經濟命脈的工業領域,也因此迸發無限新機,5G連接、增強現實(AR)、虛擬現實(VR)和人工智能(AI)技術的進步都在推動著制造業的智能化和效率提升。憑借大帶寬、低時延、高可靠、廣覆蓋等優勢,5G網絡技術將為工業控制系統提供便捷的通信支持,其與PLC技術的融合,也勢必將賦能工業控制在敏捷柔性、高效開放等方面更進一步。
基于此,施耐德電氣與中國信通院、中國聯通三方,充分發揮并融合各自領域內的深入洞察、優勢能力與豐富經驗,聯合撰寫并發布《5G+PLC深度融合解決方案》白皮書。白皮書首先介紹了5G與PLC技術融合的基本原理與特點,通過闡述通信機制及不同控制模型對5G網絡的性能要求,為其在工業控制系統中的應用及規劃給予建議;其次,白皮書重點描述5G網絡應用與工業制造場景下的分級組網架構體系,及5G網絡的部分關鍵技術,明晰其性能優勢的同時,為網絡部署及優化策略提供指導性建議;此外,結合應用案例,多方共同提出了一套5G+PLC自動化線體改造的實施指南,以展現方案在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和改善資源利用效率方面的優勢;最后,白皮書也對5G+PLC融合應用的未來趨勢及面對挑戰進行了展望,以期推動其在工業核心控制領域的可持續發展。
隨著消費者的需求更加定制化和差異化,工業生產需要適應更加多樣化和小批量的生產。在施耐德電氣工廠,5G+PLC賦能的柔性裝配線更加模塊化,意味著生產線的切換需要15分鐘而不是7天,占地面積減少50%,生產能力提升12%,并消除了與重新布置生產線或報廢產品相關的成本。同時,5G的相關解決方案也已擴展到施耐德電氣的供應商,以打通整個價值鏈,使得材料協調時間減少48%。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余曉暉為本白皮書作序。余院長指出,數字技術與制造體系的深度融合和集成創新,推動了以工業4.0和工業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工業革命。在5G+PLC成為工業控制系統智能化變革的先導和探索熱點之時,相信由施耐德電氣、中國聯通和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專家,基于工廠數字化改造經驗共同撰寫的白皮書,將為產業界開展相關實踐提供重要范例,為工業領域轉型貢獻力量。
中國聯通上海市分公司副總經理、中國聯通裝備制造軍團軍團長姚健表示,中國聯通作為“數字信息基礎設施運營服務國家隊、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建設主力軍、數字技術融合創新排頭兵”,努力打造品質優良的5G精品網絡,積極推動5G技術在融合應用中的縱深發展,在5G賦能工業控制方面進行了大量技術驗證,收獲諸多成果。目前,5G在工業生產中的應用已呈現出由“局部單點”向“生產全局”,由“外圍應用”向“生產核心”的創新發展新局面。5G+PLC是“5G+工業互聯網”應用的創新升級,是對工業企業未來制造模式的探索。此次三方聯合發布的白皮書將5G網絡應用于工業自動化控制領域的相關經驗形成標準體系,為工業企業的傳統剛性產線柔性化改造提供具有實際價值的參考方法,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
工業控制是生產的核心環節,5G+PLC的深度融合將為制造業生產模式和生產形態帶來深刻變革,必將為產業高速發展注入全新動能。“這是5G技術由生產外圍輔助環節向核心控制環節深化拓展的成功實踐,將隨著開放技術的發展推動端、邊、云的融合,成為產業數字化進程的重要里程碑,”施耐德電氣高級副總裁、工業自動化業務中國區負責人龐邢健表示,“作為5G工業應用的積極踐行者,施耐德電氣希望將自身的成功經驗分享給更多工業企業,共享數字技術帶來的紅利,一同邁向更加開放、高效與韌性、可持續、以人為本的未來工業。”
關于施耐德電氣
施耐德電氣的宗旨,是賦能所有人對能源和資源的最大化利用,推動人類進步與可持續的共同發展。我們稱之為 Life Is On。
我們的使命是成為您實現高效和可持續發展的數字化伙伴。
我們推動數字化轉型,服務于家居、樓宇、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和工業市場。我們通過集成世界領先的工藝和能源管理技術,從終端到云的互聯互通產品、控制、軟件和服務,貫穿業務全生命周期,實現整合的企業級管理。
我們是一家擁有本土化優勢的全球企業,致力于推動開放的技術及合作伙伴生態圈,積極踐行有意義、包容和賦能的共同價值觀。
www.se.com/cn
中國上海,2023年9月20日——全球能源管理和自動化領域的數字化轉型專家施耐德電氣在第23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首日的9月19日,與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信通院”)及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聯通”)聯手重磅發布《5G+PLC深度融合解決方案》白皮書,以期通過對研究思路、前沿技術、產業成果及實際應用情況進行深入淺出的系統性解讀,推動5G+PLC在工業核心控制領域的創新融合及落地應用,從而為工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提供強勁引擎,為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
如今,數字技術正全面融入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之中,作為國民經濟命脈的工業領域,也因此迸發無限新機,5G連接、增強現實(AR)、虛擬現實(VR)和人工智能(AI)技術的進步都在推動著制造業的智能化和效率提升。憑借大帶寬、低時延、高可靠、廣覆蓋等優勢,5G網絡技術將為工業控制系統提供便捷的通信支持,其與PLC技術的融合,也勢必將賦能工業控制在敏捷柔性、高效開放等方面更進一步。
基于此,施耐德電氣與中國信通院、中國聯通三方,充分發揮并融合各自領域內的深入洞察、優勢能力與豐富經驗,聯合撰寫并發布《5G+PLC深度融合解決方案》白皮書。白皮書首先介紹了5G與PLC技術融合的基本原理與特點,通過闡述通信機制及不同控制模型對5G網絡的性能要求,為其在工業控制系統中的應用及規劃給予建議;其次,白皮書重點描述5G網絡應用與工業制造場景下的分級組網架構體系,及5G網絡的部分關鍵技術,明晰其性能優勢的同時,為網絡部署及優化策略提供指導性建議;此外,結合應用案例,多方共同提出了一套5G+PLC自動化線體改造的實施指南,以展現方案在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和改善資源利用效率方面的優勢;最后,白皮書也對5G+PLC融合應用的未來趨勢及面對挑戰進行了展望,以期推動其在工業核心控制領域的可持續發展。
隨著消費者的需求更加定制化和差異化,工業生產需要適應更加多樣化和小批量的生產。在施耐德電氣工廠,5G+PLC賦能的柔性裝配線更加模塊化,意味著生產線的切換需要15分鐘而不是7天,占地面積減少50%,生產能力提升12%,并消除了與重新布置生產線或報廢產品相關的成本。同時,5G的相關解決方案也已擴展到施耐德電氣的供應商,以打通整個價值鏈,使得材料協調時間減少48%。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余曉暉為本白皮書作序。余院長指出,數字技術與制造體系的深度融合和集成創新,推動了以工業4.0和工業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工業革命。在5G+PLC成為工業控制系統智能化變革的先導和探索熱點之時,相信由施耐德電氣、中國聯通和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專家,基于工廠數字化改造經驗共同撰寫的白皮書,將為產業界開展相關實踐提供重要范例,為工業領域轉型貢獻力量。
中國聯通上海市分公司副總經理、中國聯通裝備制造軍團軍團長姚健表示,中國聯通作為“數字信息基礎設施運營服務國家隊、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建設主力軍、數字技術融合創新排頭兵”,努力打造品質優良的5G精品網絡,積極推動5G技術在融合應用中的縱深發展,在5G賦能工業控制方面進行了大量技術驗證,收獲諸多成果。目前,5G在工業生產中的應用已呈現出由“局部單點”向“生產全局”,由“外圍應用”向“生產核心”的創新發展新局面。5G+PLC是“5G+工業互聯網”應用的創新升級,是對工業企業未來制造模式的探索。此次三方聯合發布的白皮書將5G網絡應用于工業自動化控制領域的相關經驗形成標準體系,為工業企業的傳統剛性產線柔性化改造提供具有實際價值的參考方法,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
工業控制是生產的核心環節,5G+PLC的深度融合將為制造業生產模式和生產形態帶來深刻變革,必將為產業高速發展注入全新動能。“這是5G技術由生產外圍輔助環節向核心控制環節深化拓展的成功實踐,將隨著開放技術的發展推動端、邊、云的融合,成為產業數字化進程的重要里程碑,”施耐德電氣高級副總裁、工業自動化業務中國區負責人龐邢健表示,“作為5G工業應用的積極踐行者,施耐德電氣希望將自身的成功經驗分享給更多工業企業,共享數字技術帶來的紅利,一同邁向更加開放、高效與韌性、可持續、以人為本的未來工業。”
關于施耐德電氣
施耐德電氣的宗旨,是賦能所有人對能源和資源的最大化利用,推動人類進步與可持續的共同發展。我們稱之為 Life Is On。
我們的使命是成為您實現高效和可持續發展的數字化伙伴。
我們推動數字化轉型,服務于家居、樓宇、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和工業市場。我們通過集成世界領先的工藝和能源管理技術,從終端到云的互聯互通產品、控制、軟件和服務,貫穿業務全生命周期,實現整合的企業級管理。
我們是一家擁有本土化優勢的全球企業,致力于推動開放的技術及合作伙伴生態圈,積極踐行有意義、包容和賦能的共同價值觀。
www.s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