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彥仰(中)指導學生學習四軸工業機器人示教編程。 受訪者供圖
隨著現代制造業的不斷進步,在工廠的生產線上,搬運、焊接、組裝、噴漆等工序都活躍著機器人的身影。
如何讓這些“工業助手”更高效地為人類所用?這是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電氣信息工程系電氣化教研室主任任彥仰一直在努力解答的問題,他已在工業機器人教學、科研的工作崗位上奮戰了17年。
日前,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入選教育部公布的首批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型團隊,而任彥仰正是該團隊的骨干成員。
轉型成為工業機器人“技能大師”
2006年,從西南交通大學通信專業畢業的任彥仰,進入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先后在通信、電子、電氣化教研室和產學結合辦公室工作。2017年7月,他開始參與學院“工業機器人技術”新專業建設。這次工作內容的轉變,也正是任彥仰職業生涯的轉變。
“此前,我所從事的主要是通信、電子等領域的工作。進入電氣化教研室開展工業機器人的教研工作后,我自學了大量的電氣化相關知識。”任彥仰說,邊學、邊干、邊建設是當時他工作的真實寫照。“之所以這樣,一方面是對工業機器人的興趣,另一方面是學校給予的平臺支持。”他說。
2016年,在四川省首屆“四川工匠杯”職業技能大賽中,任彥仰憑借精湛的技藝和優良的職業素養,獲得了工業機器人比賽項目職工組四川省冠軍。2017年他再次獲得該賽項職工組四川省冠軍和全國職工組三等獎。
“無論是學生還是教育工作者,興趣都是最好的老師。很多學生最初不明白工業機器人專業具體學什么、干什么。作為老師,我們就是引路人,需要為學生提供平臺,使他們對專業產生興趣,從而能夠在這個專業領域下功夫做研究。”他說。
從事機器人教研工作以來,任彥仰幾乎每天都是教室、實驗室“兩點一線”。短短6年,通過對工業機器人領域的潛心鉆研,他熟悉了工業機器人集成應用設計、編程與仿真、系統通信配置等,先后參與10項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課題研究。其中一項工業機器人打磨項目,更是使四川德陽市一家龍頭企業提高了50%以上的大型鑄鍛件打磨勞動生產率,創造經濟效益1000萬元以上。
同時,任彥仰還被評為“四川工匠”“四川省技術能手”、四川中高職教師培訓專家資源庫成員,并于2020年入選“教育部技術技能大師產業導師資源庫”,成為名副其實的“雙師型”教師。他參與組建的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也成為教育部“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建設“雙高”專業群主干專業。
多種教學模式提升學生實踐能力
從20世紀60年代的球形機器人,到平面機器人,再到現在的單臂機器人,工業機器人的技術水平持續提升。行業產業對相關技能人才的需求也隨之不斷更迭,這對工業機器人領域的教育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2017年,任彥仰組建了學校首個“工業機器人學生工作室”,開展學生項目化培養,以實際工程項目、在研課題、技能大賽、教學設備開發、社會培訓等為載體,培養優秀人才。
“工業機器人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精度不斷提高,同時也更智能化,更有決策性。這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必須注重與企業生產一線的聯系。”任彥仰說。他在上課中發現,傳統的課堂教學存在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與企業生產一線聯系不密切等問題。
為此,任彥仰通過深入企業,與企業人員共同開發課程體系,選取真實項目案例,開發工單任務式活頁教材,為學生提供教學材料,同時開展了創新項目導學、自主探學、合作研學等多種教學模式。
在新模式下,任彥仰帶領學生們依托四川省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工程實驗室等平臺,圍繞來自企業的真實任務工單,依據不同模塊內容,實施分工協作教學。
“在‘工業機器人學生工作室’,理論性強的內容由專任教師授課,實踐性強的內容由平臺工程技術人員授課。讓學生通過收集資料、查閱文獻,認識新任務;通過線上、線下混合教學,解決新問題,實現學生從實踐到理論能力的提升。”任彥仰以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培訓舉例,該項培訓不僅要求學生能夠熟練掌握人機交互設備、相關機械工具的使用方法,更要讓學生們通過實踐化的教學,熟練完成工業機器人和工業機器人工作站的系統裝配、編程、調試、工藝參數更改、工裝夾具更換及其他輔助作業。
“我相信,隨著工業機器人算法的更新,結構形式的改變,我們的工廠、車間將出現越來越多的工業機器人。”任彥仰表示,“未來,我國工業機器人領域的高技術人才也會繼續增多,不斷為大國制造貢獻更多力量。”
(陳科 實習記者 李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