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發電設備產量將達1.1億~1.2億千瓦
國家能源局4月14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至3月,全社會用電量累計1213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3%,3月,全社會用電量424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
1至3月,全國發電設備累計平均利用小時為1075小時,同比減少67小時。其中,水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為598小時,增加83小時;火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為1231小時,減少95小時。
我國《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指出,到2015年,我國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1.4%,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比重達到30%。要完成此規劃目標,水電、核電、風電裝機容量絕對值都將有大幅增長。“2012年我國發電設備行業產品結構保持調整態勢,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大機組占比上升,水電、核電、風電等非化石能源發電設備的產量比重有所增加,目前這一趨勢仍在繼續。”近日,中國電器工業協會副會長姚金龍在該協會四屆四次理事會上如是說。
清潔能源發電成主旋律
2013年全國能源工作會議提出,2013年我國發電將新增裝機9000萬千瓦,其中火電3600萬千瓦、水電2100萬千瓦、風電1800萬千瓦、光伏發電1000萬千瓦、核電324萬千瓦,非化石能源占今年裝機總量的58%。
事實上,積極有序發展水電,安全高效發展核電和快速發展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已經成為我國《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的“主旋律”。水電方面,“十二五”時期開工建設常規水電1.2億千瓦、抽水蓄能電站4000萬千瓦。到2015年,全國常規水電、抽水蓄能電站裝機分別達到2.6億千瓦和3000萬千瓦。按目前水電新核準和投產項目進度來看,全面推進金沙江、瀾滄江、雅礱江、大渡河、怒江、黃河上游等水電基地的建設投產進度已是大勢所趨。除此之外,風能、太陽能、核能等非化石資源也將有多規模發展。
風電重點在“三北”(西北、華北北部和東北)地區規劃和建設大型和特大型風電場。按照規劃,2015年和2020年風電規劃容量分別為1億千瓦和1.8億千瓦;到2015年,建成1000個左右天然氣分布式 能源項目、10個左右各具特色的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示范區;完成天然氣分布式能源主要裝備研制,初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分布式能源裝備產業體系。此外,全國還要新增燃氣電站3000萬千瓦。專家預計,未來十年該領域需發電設備總投資1575億元。
據統計,2012年我國發電設備總產量1.27億千瓦,非化石能源發電設備產量4567.91萬千瓦,占比36.02%,比2011年增加3.12個百分點,而據中國電器工業協會預測,2013年發電設備產量將達到1.1億~1.2億千瓦,其中火電5000萬千瓦、水電2500萬千瓦、風電1500萬千瓦、核電1000萬千瓦、光伏發電500萬千瓦。
產品結構需進一步優化
目前,我國發電設備行業規模已位列世界第一。截至2012年底,我國發電設備裝機量達11.44億千瓦,其中火電裝機8.19億千瓦,同比增長6.6%,居世界第一;水電裝機2.49億千瓦,同比增長8.3%,位列世界第一;風電裝機6237萬千瓦,同比增長32.7%,躍升世界第一;核電裝機1257萬千瓦,同比增長5.5%。
有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火電大機組比重上升。30萬千瓦及以上汽輪發電機產量5972.10萬千瓦,占比73.6%;30萬千瓦及以上火電汽輪機產量5308.80萬千瓦,占比73.1%;30萬千瓦及以上電站鍋爐產量5203.40萬千瓦,占比75.6%。相對于2011年,以上三項占比均有所增加。
“2012年一批國家重點電源、電網建設項目按期投產,對電力工業的合理布局、優化配置和轉型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姚金龍介紹說,同時,我國發電設備行業取得了高參數、大容量機組自主設計制造的突出成績,已成為世界上生產高參數、大容量百萬千瓦級超超臨界火電機組最多的國家,我國發電設備產品的設計制造技術已達國際先進水平。
據了解,2012年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世界最大容量(60萬千瓦級)、國內首臺白馬電廠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已制造安裝完成并于近期投運;中國首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100萬千瓦級核電軸封主泵電機研制成功;天然氣長輸管道用3萬千瓦燃氣輪機完工下線;我國自主設計研發的6兆瓦海上風力發電機組已在山東濰坊風場順利并網發電。
“隨著國民經濟轉型升級,我國電力市場近期不會出現前幾年的高速發展,相應地我國發電設備制造業的增速也將放緩。
對于發電設備制造行業來說,必須加快轉型升級、結構調整的步伐,以適應國內外市場需求,實現行業平穩增長的目標。”姚金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