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電聯11月7日發布前三季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前三季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發電裝機容量同比增長9.5%,水電發電量在三季度負增長、前三季度設備利用小時同比下降150小時,電煤供應總體寬松,火電發電量在三季度實現兩位數增長、前三季度設備利用小時同比降幅收窄至6小時,風電發電量保持高速增長、設備利用小時同比增加至138小時。
中電聯預計,全年新增發電裝機9100萬千瓦左右,其中,可再生能源裝機新增4900萬千瓦左右,火電新增4000萬千瓦左右,核電新增221萬千瓦。預計年底全國發電設備容量將達到12.3億千瓦左右,躍居世界第一,其中火電8.6億千瓦、核電1461萬千瓦、可再生能源3.6億千瓦,可再生能源占全國裝機比重在30%左右。全年發電設備利用小時4530小時左右、其中火電5000小時左右。
風電設備利用率逐步提高
中電聯秘書長王志軒介紹,前三季全國跨區送電量180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5.9%,跨省輸出電量577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4%。
“其中,東北外送電量增長66.7%,華中外送電量增長28.6%,西北外送電量減少8.8%。南方電網區域西電東送電量94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5%。三峽電站送出電量675億千瓦時、同比減少12.3%。”王志軒說。
與此同時,前三季風電完成投資同比減少3.5%,并網風電新增裝機647萬千瓦,9月底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并網風電裝機6826萬千瓦、同比增長23.6%,發電量同比增長40.6%,利用小時1522小時、同比提高138小時,提高幅度比上半年擴大47小時,風電設備利用率繼續提高。
“2012年以來,我國風電設備利用率逐步提高。前三季甘肅酒泉地區風電利用小時數提高了111小時,主要是由于新疆與西北聯網750千伏第二通道主體工程提前竣工,輸送能力從260萬千瓦提高到420萬千瓦,在冬季輸送大量風電。預計該地區今年的風電利用小時數一定高于去年。”中電聯副秘書長歐陽昌裕對本報記者介紹。
“值得注意的是,東北地區前三季風電利用小時數提高了203小時,是各區域最高的,除了本地消納能力增加之外,東北—華北(高嶺)直流背靠背擴建工程是擴大東北地區風電消納范圍和能力的關鍵。”歐陽昌裕進一步說,“前三季增加的風電外送20億千瓦時,預計全年可增加40億千瓦時。”
“迎峰度冬時期要高度重視‘三北’地區供熱與風電消納對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影響,合理安排熱電機組與風電機組運行時間,在風電等新能源大規模發展、系統調峰容量嚴重不足地區,應有序發展大型單循環燃氣調峰機組。”王志軒說。
“在消納市場未確定及跨區跨省通道未開工建設前,應適度控制‘三北’地區大規模集中式開發,優先鼓勵分散、分布式風電和光伏發電發展。堅持發展目標要與國家財政補貼能力相平衡,實現區域布局及項目與消納市場、配套電網以及調峰電源相統籌,做到國家與地方規劃相統一。”歐陽昌裕說。
西南棄水風險仍在
中電聯數據顯示,三季度各月水電發電持續負增長,水電設備利用小時同比下降。截至9月底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水電裝機2.31億千瓦、同比增長12.4%,規模以上水電廠發電量同比增長4.0%,其中三季度各月同比分別下降6.5%、10.1%和5.7%,前三季度利用小時同比下降150小時。
“中電聯原預計今年汛期云南地區單日最大棄水電量將達到700萬千瓦時,四川全省棄水總電量將超過100億千瓦時。現在看來,西南地區棄水情況明顯好于預計。”歐陽昌裕對本報記者說,“原因之一是西南今年汛期來水偏枯,瀾滄江偏枯40%,金沙江上游偏枯1-4成。”
歐陽昌裕認為,除了現有的送電通道極限運行之外,跨區通道的投產是西南棄水減少的另一重要原因。“‘兩渡工程’(云南普洱至廣東江門±8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和溪洛渡右岸電站送電廣東雙回±5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于近日投運,大大加強西南區域輸電能力。另外,云南等地區采用行政措施壓縮煤電空間以增加水電發電量,也使其消納水電能力高于年初。當然,這種行政手段不符合市場規律,無法起到長久效果。”
“如果嚴格執行南方電網‘十三五’發展規劃,西南地區在未來將不會出現大規模棄水。然而,雖然金中直流工程通過核準,但開工建設投運困難重重,在網源不配套的情況下,西南未來幾年大規模棄水風險仍然存在。”歐陽昌裕對本報記者說。
對此,中電聯建議要按規劃及時核準、開工西南水電基地的外送通道工程,加快溪洛渡-浙西以及云南金沙江中游送電廣西等跨區通道建設,對棄水嚴重的省份適當控制風電、太陽能等電源開發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