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3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在京舉行。據《2013 2017年中國風電設備行業需求潛力與投資商機分析報告》中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累計風電裝機容量排名世界第一,2012年新增風電裝機1296萬千瓦,累計裝機7532萬千瓦,并網6230萬千瓦,年發電量1004億千瓦時。今年上半年中國風電新增裝機550萬千瓦,雖然不足去年的一半,但在全國“棄風”現象愈演愈烈的發展背景下,此數據已然“彌足珍貴”。
風電行業已逐步回暖
業內人士認為,風電行業的整體形勢已逐步回暖,大力發展風能也是我國政府既定方針。同時《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以及《風電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明確了風電發展的目標:到2015年中國風電裝機總量達到1億千瓦,風電發電量占全國發電量的比重超過3%,基本形成完整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風電制造業。在未來兩年半的時間內,我國風電發展將迎來新的增長期。
2011年以來,國內風電裝機增速下滑。2012年中國陸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雖然比2011年下降18%,但裝機容量已居世界第一。國家能源局預計,到今年底全國累計并網風電裝機將超過7500萬千瓦,發電量達到1400億千瓦時,并網和消納難題將更加突出。國家能源局大力支持風電產業的發展,主要從三個方面完善相關政策。
一是積極推動電力系統的改革,實現風電優先上網全額收購,加強對限電比較嚴重地區的研究和運行的監管,制定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同時爭取出臺實施可再生能源電力的配額制。爭取用兩到三年的時間,基本解決限電的問題。
二是完善風電開發管理體系,因地制宜地優化開發布局,確保風電平穩有序地增長。
三是加強風電產業監測和評價體系建設,通過對風電開發建設并網運行及設備質量等情況進行實時監測,定期發布信息,引導行業健康發展。
解決并網難題是關鍵
當前,風電并網和消納難題比較突出。在內蒙古輝騰錫勒寬闊的草原上,風力發電機的葉片連成一片,蔚為壯觀,沒有人會想到,草原上的夜晚風大,正是發電的好時機,部分發電機卻經常被閑置,原因很簡單:內蒙古內部的電力市場消化不了這么多的發電量。
風力發電集中在西北部,而用電負荷集中在“三華”地區,這決定了風電必須走長距離集中輸送的模式。風電相比傳統發電方式,更加依賴于電網整體的消納能力。而目前電網在儲能和補償領域的建設遠落后于以風電為代表的新能源裝機容量的快速膨脹,從而導致了接入瓶頸問題。為了保障新能源裝機進一步擴張,加大對解決并網方面的投資將是勢在必行的一步。
針對并網難,我國一向的思路是建設大電網,通過特高壓輸電線路輸出電力。國家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王仲穎主任則認為,傳統電網規劃的思路都是以火電為中心,造成了棄風。而且在區域電網之間,受制于體制原因,風電也得不到很好的消納和調劑。
內蒙古電力公司調通中心副主任侯佑華說,發電公司希望火電和風電都很好地發電,但是在某些時候,公司更愿意發火電而不愿意發風電,因為火電的效益較高。且火電和風電都有年度發電計劃,目前優先保證火電的發電時間,風電并不能充分發電。以內蒙古為例,風電主要占據了新增的用電量。即便如此,內蒙古風電裝機快速發展,依然面臨沒有發電指標的問題。
提升相關產品質量
在產業鏈上拓展、加強服務已成為風電行業的趨勢。此外,政策上的空間還很大。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施鵬飛說,政策空間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體制改革的空間,包括輸電線路設計,電價機制的形成;另一方面是以地方為主的利益集團間的平衡。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表達了對此的期望,希望所有參與設備制造的企業,不要輕視質量問題。今后行業中會制定一套辦法,選擇不同的廠家、不同的技術、不同的資源,進行長期的監測。同時也對風機設備情況、管理情況及其他各個方面的情況進行監測,并且不斷推出對產業的評價的一些指標。評價結果對整個產業發展、開發商的投資決策、制造商的市場情況是會有影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