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國家級創新研究平臺,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優秀創新團隊,1個山東省泰山學者崗位……近年來,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儀器儀表研究所成果頗豐。
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儀器儀表研究所(下稱“海儀所”)始建于1966年,是我國最早從事海洋監測技術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海洋監測設備研究開發和產品生產的科研機構之一。
中國作為一個海洋國土面積300萬多平方公里、大陸海岸線長達18000公里的海洋大國,海洋環境對于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涉及國家安全和國家權益等根本利益,一直以來,中國的海洋數據監測相對落后。
近半個世紀以來,海儀所一直致力于海洋環境監測設備的研究開發,培養了一支嚴謹有實力的科研團隊,積累了豐富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取得了多項國內領先和代表世界先進水平的科研成果,研制出一批技術先進、性能可靠的海洋監測設備。
據了解,“海儀所”共承擔國家級、省級科研項目380余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獎3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50余項,院、市級科技進步獎100余項,取得各項專*300余項,其研發生產的海洋監測設備被應用于2008年北京奧運會、2009年全運會、2010年世博會、2010年亞運會、2012年亞沙會等,技術實力得到廣泛認可。
系列海洋資料浮標技術國內領先
海儀所不斷致力于海洋資料浮標核心關鍵技術研究,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經過三十多年的不斷創新和完善,海洋資料浮標已實現系列化,主要包括10米浮標、6米浮標、3米浮標、船型浮標、波浪浮標等。
海洋資料浮標是一種無人值守、高度自動化的海洋水文氣象觀測遙測設備,廣泛應用于海洋預報、防災減災、海上維權等領域。其中,由海儀所研制的大型資料浮標具有抗惡劣環境強、容量大、在位時間和壽命長(最長使用壽命達20年)、抗人為破壞能力強等特點,先后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次、三等獎1次,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次、二等獎3次。
目前,由海儀所研制建造并提供技術保障的、在海上業務化運行的海洋資料浮標上百套,其中裝備國家海洋局“海洋資料浮標網”43套,中國氣象局“海洋氣象網”27套,其他涉海單位32套。
2008年奧運會期間,海儀所研制的奧帆賽浮標成功替代了國外浮標產品,在短時間內完成了設計制造任務并圓滿保障賽事的順利進行,在業界贏得了良好的口碑;2009年5月,由海儀所研制的大型資料浮標成功獲得“國家自主創新產品”證書;2009年全運會、2010年世博會、2010年亞運會、2012年亞沙會、2012年城運會上,海儀所研制的海洋3米浮標、波浪浮標及10米大型浮標等多次出色完成了賽場及周邊的海洋環境觀測任務;2011年7月,由海儀所研制的我國首臺組裝式深遠海六米浮標研制成功并布放于中國南海海域,解決了中大型浮標由海運轉陸運的問題。
目前,海儀所研制的浮標已初步形成浮標觀測網,為海洋環境觀測、海洋氣象預報、海洋科學研究、海洋漁業捕撈提供了可靠的數據資料,對海洋環境監測技術提供了可靠的保證,為我國的海洋氣象預報、防災減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海洋氣象觀測設備為走向遠海提供保障
隨著海洋交通運輸、海洋資源開發利用及國防安全發展的需要日益增加,從近海走向遠海成為海洋事業的必然趨勢。海儀所研制的海洋氣象觀測類設備可為遠海艦船提供氣象保障。
其中,志愿船自動測報儀主要安裝于各種在海上航行的船只,進行氣象資料的自動觀測和其它天氣情況的人工觀測資料存儲、傳輸;也可用于海上石油平臺及海洋、陸地監測站作為水文氣象觀測儀器使用,為大部分海域提供實時準確的觀測資料和海洋氣象預報。目前,該設備主要應用在國家海洋局北海、東海、南海分局志愿船、海監船及地方海洋與漁業局作業漁船,占整個市場50%左右的份額。
由海儀所研制的民用數字氣象儀自定型至今已生產了2000余套,目前主要服務于我國海洋公務船、大型海上石油平臺、大型遠海運輸船舶的通信導航系統,為我國數千條船舶的安全航行提供氣象參數保障。
海儀所同時還致力于自主研發氣象、水文傳感器,廣泛應用于軍事、海洋調查、港口作業、海上石油生產等領域,有效改善了大部分傳感器依賴進口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