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引入競爭機制,形成多買家多賣家的局面,對整個電力行業的活躍程度有很大好處。
目前,山東省發電企業與電力用戶之間簽訂的合同已經報相關部門等待批準實施。從已經簽訂的電力直接交易合同來看,合同電價較此前下降一分多,與其他試點省份持平。
專家表示,從我省試點方案看,直接交易的電量每年只有100億千瓦時,僅占全省用電量的2%,相對于龐大的市場需求,不足以觸動電網利益,也難以改變電力市場現有的供需格局。
“我們已經與當地的泰山玻纖公司和山東索力得焊材公司簽訂了兩個電力直接交易合同,交易電量約4億千瓦時,合同電價也實現了下浮,現在已經報到相關部門,待批準之后可以執行。”4月29日,位于泰安的國電山東石橫電廠相關負責人李建明說。這意味著被視為電力市場化改革破冰之舉的電力直接交易在我省正式進入實施階段。
依據此前出臺的《山東省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試點工作方案》,我省每年拿出約占全省總電量2%的100億千瓦時電量用于直接交易,交易電價、電量等由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雙方通過協商自主確定,然后委托電網企業輸配至消費終端。電力用戶購電價格由直接交易成交電價、輸配電價、政府性基金和附加組成;其中,直接交易成交電價由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通過協商自主確定,輸配電價等由國家價格主管部門核定。
國電山東電力公司總經理助理付明時介紹,參與試點的發電企業,可以因此獲得額外的發電指標,獲得更多收益,有利于調動發電企業的積極性。
“對于用電企業來說,最直接的好處就是購電成本降低,按照我們與勝利電廠簽訂的合同,每千瓦時電價下降了一分多,全年交易電量1.4億千瓦時,這樣算起來每年可節省一筆不小的成本開支。”東營一家化工企業負責人表示,他們因為“零極距工藝”新技術獲得電力直接交易試點資格,得到了實惠。
“高新技術企業參與大用戶直購電,有利于能源資源向優勢行業配置,化解社會對高耗能企業借機抬頭的擔憂。”山東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教授張利介紹。我省試點方案要求試點電力用戶企業屬于《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鼓勵類,符合國家和省環保政策,能耗指標先進等。
據了解,目前,山東省發電企業與電力用戶之間簽訂的合同已經報相關部門等待批準實施。從已經簽訂的電力直接交易合同來看,合同電價較此前下降一分多,與其他試點省份持平。
“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在發電方和用電方引入競爭機制,形成多買家多賣家的局面,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對整個電力行業的活躍程度有很大好處。”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此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從我省試點方案看,直接交易的電量每年只有100億千瓦時,僅占全省用電量的2%,相對于龐大的市場需求,不足以觸動電網利益,也難以改變電力市場現有的供需格局。”張利認為。
業內人士分析,電力直接交易之所以難以大規模推進,主要有兩個制約因素。一是獨立輸配電價尚未形成,交易試點輸配電價難以獲批;二是國家部門之間對大用戶電力直接交易意見不統一,有的將其與節能減排政策對立起來。同時,現有的電價核算方式不透明,尤其是在輸配電費、線路損耗費等方面,電量直接交易還需要諸多配套措施跟進。
林伯強還表示,由于我國電力交易價格等都是由國家發改委控制,因此并沒有形成完全意義上的電力交易市場,電力直接交易也受到很大限制,如果直購電規模能夠擴大,將進一步推動電力市場化。“隨著市場化交易的發展成熟,可逐步減少政府計劃分配電量,擴大市場競爭電量空間。”
華北電力大學能源與電力經濟研究咨詢中心主任曾鳴認為,“應該全面放開發電企業與用戶的直接交易,而不只是大用戶,應該允許全部用戶與發電企業根據自身意愿和需求,通過協商、集中撮合或統一出清等方式確定成交電量和價格,從而實現發電方經濟上網、用電方競價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