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連接至互聯網的物品數量有望達到500億,占全球物品的2.7%;而連接成本將在2012至2020年間以25%的復合年增長率遞減。這成為亞努什·布里澤克開展“萬億傳感器社會”計劃的重要原因之一 。
亞努什·布里澤克有著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力爭打造一個“萬億傳感器社會”。
作為創立了7家傳感器相關風險企業的資深人士,Fairchild半導體公司MEMS與傳感器解決方案部門副總裁亞努什·布里澤克被很多人稱作是“傳感器之父”。去年,他和領導傳感器網絡的先驅——美國伯克利傳感器和執行器中心、現任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工學院院長阿爾伯特·皮薩諾等人共同決定發起這一設想。
根據他們的計劃,世界各國的設備及系統相關企業將建立起一個每年使用1萬億個傳感器的社會。這相當于全世界平均每人每年消費150個傳感器,是目前需求量的約100倍。他們設想為現在與傳感器無關的事物可以配備傳感器,實現使所有事物均可和ICT聯系的世界,例如在藥片里加入可以自動溶解的傳感器等。
在這一設想誕生之初,全世界已經有了35億個傳感器,而2007年,這一數字還僅僅只是1000萬個。
根據思科的數據,到2020年,連接至互聯網的物品數量有望達到500億,占全球物品的2.7%。而連接成本將在2012至2020年間以25%的復合年增長率遞減。
這成為亞努什·布里澤克開展這一計劃的重要原因之一。他稱,“這可能是電子器件史上最大的生意。”
布里澤克指出,除了物聯網,還有很多方面助推了傳感器的需求,其中包括數字健康重新定義了醫療產業、地球中央神經系統試圖對全球環境污染、地震、海嘯、天氣預報和石油勘探進行預報等。此外,許多公司正在試圖衡量人類的心情、感覺及情緒。
例如現在正在開發的技術之一是看著你的臉便可以讀取你的心情。多家公司都在研究使用多種類型的傳感從你的身體和神經系統中提取的情感,如光學圖像處理、從聲音中提取信息,或從你的神經系統中提取信息等。
日本媒體曾援引慶應義塾大學理工部電子工學科黑田忠廣教授的話稱,人們首先迎來質的發展的將是“大數據和小型傳感器”時代。繼工程工作站時代、PC時代、手機時代后,這個時代將為半導體帶來質的飛躍,而這個時代的到來時間或是2015年。
報道稱,可穿戴產品的一個最新趨勢是在內部融合數據收集和傳感器,并且將具有大量計算的算法卸載到云中,或集群中,利用云計算的超強能力實現智能化。而傳感器將迅速發展的原因包括以傳感器為首的電子部件的用途偏向于智能手機和功能手機、傳感器在社會基礎設施領域的潛在需求高漲以及信息通信技術行業想利用更多的數字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