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此前的制造業快速發展,很大程度是依靠廉價的人力成本,但隨著近年來國內勞動力人口下滑,人力成本逐漸上升,工業機器人在工業制造業上的應用將逐步展開。
隨著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國內相當數量的企業技術實力得到很大提高,生產設備更新換代,勞動力供應格局也逐步從買方市場轉為賣方市場,由供遠大于求轉向供求平衡。
作為制造業主力的農民工也從早期的僅解決溫飽問題到現在對薪資和工作條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更好地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提高生產率、產品質量和企業競爭力,改善工人勞動條件,企業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自然不斷增加。利用機器人技術提升我國工業發展水平,完成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的轉變,已經逐步成為全社會的共識。
制造業迅速進入機器人時代已成為大勢所趨,當前工業自動化、智能化的快速發展和實際應用正悄然替代著廣大一線工人。據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最新數據,目前全球已部署了100多萬臺各種工業機器人。
目前,我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勞動力人口所占比重正在逐年下滑。據國家統計局公告,2012年末,我國15-59歲人口為93727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69。2%,人數比上年末減少345萬人,比重較上年末下降0。60個百分點。而解決這一問題的出路在于大力發展機器人自動化產業。
在中國,50%的工業機器人應用于汽車制造業,其中50%以上為焊接機器人;在發達國家,汽車工業機器人占機器人總保有量的53%以上。據統計,世界各大汽車制造廠,年產每萬輛汽車所擁有的機器人數量為10臺以上。隨著機器人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日臻完善,工業機器人必將對汽車制造業的發展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而中國正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需要提升加工手段,提高產品質量,增加企業競爭力,這一切都預示機器人的發展前景巨大。
受益于需求端(國內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的必然趨勢,中國本身也擁有全球最大的制造業規模和最大的自動化裝備潛在市場)以及供給端(國內機器人自動化裝備龍頭與外資廠商的差距不斷縮小)雙重因素的推動,中國在未來5-10年中有望涌現出世界級的機器人自動化廠商。
此外,日本機器人協會預測,到2025年,全球機器人產業的“蛋糕”將達到每年500億美元的規模,將是現在市場規模的10倍。同時,國際機器人聯合會預測,到2014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到2015年,國內工業機器人年供應量將超過20000臺,保有量超13萬臺。目前中國從事機器人制造的企業多達60多家。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機器人”受到產業資本的青睞,上市公司正在持續加入這一新興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