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四川蘆山“4.20”7.0級強烈地震,上市公司機器人的控股股東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派出的三款救援機器人引起廣泛關注。在機器人革命山雨欲來,救援機器人開始“實地作戰”的同時,早已登臺亮相的工業機器人已經迎來發展的新一輪機遇期。
據了解,在我國當前的工業機器人市場,瑞典ABB、日本發那科、日本安川電機、德國庫卡等外資企業占據大半江山,國內相關主要廠商包括上市公司中的“獨苗”機器人,以及廣州數控、昆山華恒等,規模企業并不多。
與一般機械制造企業相比,工業機器人與智能裝備技術行業門檻較高、風險相對分散,符合產業結構調整與發展方向,體現出一定的抗周期特性。
據日本發那科公司測算,一臺工業機器人可以完成6~8個工人的工作量,通常2年左右可收回投資,使用機器人有助于提高制造業產業附加值、提高產品品質和保證質量統一。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預測,2014年中國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
在國內資本市場,工業機器人及相關的自動化裝備公司近年來整體保持了業績的穩步增長。
即便在宏觀經濟環境不利的背景下,政策扶持仍然對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形成支撐。2012年8月,財政部公示2012年智能制造裝備項目擬支持單位名單,共有64個項目入圍,其中相關的上市公司項目達到9個。
“國內勞動力成本保持較快增長,而工業機器人價格呈現下降趨勢,機器人應用的經濟性逐步顯現。”東北證券分析師黎焜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