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公司名稱已然是中國自動化集團有限公司,但其公司董事長宣瑞國一再強調:“今后的工作重點都是為了能更好地名副其實。”
即便非常明白當前自身所處位置,但并不表示宣瑞國滿足這種狀態,爭取成為全球主要工業自動化系統供應商之一是其宏偉目標。
他曾就船小好調頭這句俗語表述過自己的觀點:“這句話過于機會主義,不適用于自己的企業。因為絕大部分的失敗在于過于隨機,沒有注重打造自己的核心價值。輕易轉移目標,會造成企業綜合資源的巨大損失和浪費。”
因此,宣瑞國和其他兩位合伙人在公司成立之初就強調公司的專注性。實際上,歷經多年的發展,中國自動化集團公司的核心業務一直是在深耕石化和鐵路兩大領域。
重要的是市場
由于其他兩位合伙人都有化工行業工作背景,因此他們清楚的知道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不少進口的石化工業設備控制系統老化,加之國外系統供應方服務不及時,引發長時間停車給行業造成發展困擾的的情況。
這讓他們看到了商機。在一面代理國外控制產品的同時,他們也在控制系統軟件開發上進行著嘗試。
這是因為過去壓縮機控制系統各個控制部件都是獨立的,程序控制是依靠PLC或者是單回路的控制方式,由于上述控制單元在世界上是由不同的廠家來提供的,所以導致每個過程的數據往往都不統一,兼容性較差,對生產運行帶來很大的不穩定性和不安全性,同時給操作維護也會帶來不便,并增加了企業的運營成本。
為此,當時的康吉森(中國自動化集團有限公司前身)便于沈鼓合作、在上海高橋石化項目中應用其自身研發的軟件,用一套控制系統控制兩臺透平驅動的壓縮機,還有7臺電機驅動的中小型壓縮機。
“這是突破。”宣瑞國至今還記得當時的場景,因為過去都是每個機組單一控制,加上每個機組又有四五套控制器,9個機組就有近50套的控制器,如果不是同一家公司的產品,很難兼容。“我們的ITCC控制系統是把整個系統整合起來,從而使各個單元做到有效合理的兼容,其數據的開放性,維修的便捷性,操作的友好性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有了這次成功的業績做保,從1999年到2002年,康吉森又陸續接到了7套GHH(格哈哈)機組控制系統改造的訂單。
由于催化-裂化裝置是石化中最關鍵的裝置之一,其進口控制系統也想打復雜,當時一套的造價動輒在600萬~700萬元。
但如此昂貴的產品卻不好用。據康吉森對當時改造項目之一的大連石化統計,由于控制系統問題引發的非計劃停機,一年要達到27次。
“幾乎一個月要停兩次,企業根本受不了由此帶來的巨大損失。”宣瑞國告訴記者,讓他很自豪的是,經過他們改造后,再沒有因為控制系統的問題造成的停車。
這7個項目下來,康吉森幾乎把國際上知名的石化控制系統改造了一圈,而這也奠定了其在石化系統中的行業位置。
重要的是技術
把不一樣的蛋放到同一個籃子里,當然會事半功倍。
在鞏固控制壓縮機控制系統的期間,宣瑞國和他的同事一直在致力中安全洗標系統(SIS)的市場推廣。
“或許這個概念對于上個世紀90年代的市場太超前了。”宣瑞國回憶說,差不多十年時間,一共就售出了3套,兩套在石化,另一個被用在鐵路樣機上。
說起為什么介入到鐵路市場,宣瑞國坦誠,這是偶然的一次機遇給他們碰上并抓住了。
有一次企業參加自動化展覽會,碰到鐵道科學研究院的人,他們開發第一代鐵路計算機連鎖系統,但對于電子技術,冗錯技術不了解,因此在展會上來找是否有企業對這方面熟悉。
因為彼時康吉森代理的一款國外產品與之相適合,兩家就坐下來一起探討是否有聯合開發的可能。由鐵科院提供需求,康吉森提供軟硬件,接口部分雙發一起完成。
最終于1998年他們把第一套系統用在哈爾濱的密山車站進行試驗,獲得了成功,并通過了鐵道部的鑒定。
發現我們代理國外的產品適合,就探討一起做開發,提供需求,提供軟硬件,接口部分一起做,就合作,在98年第一套系統在中北哈爾濱的密山車站,非常小的偏僻的車站進行試驗,通過了鐵道部的鑒定。
“我們當時根本不知道通過鑒定意味著什么!但隨后在1999年,我們就先后完成了4套系統的改造,都是一次開車成功。”
幾乎同一時間,他們參加了鐵路科學研究院武廣線的招標,并一次性攬到了31套系統的訂單。“這當時對們而言是天文數字,因為我們只有十幾個人。”
宣瑞國說,好在那時基建項目,周期有一年半左右,因此最終也是圓滿完成了任務。
隨著2001年到2007年,鐵路市場的平穩發展,中國自動化集團公司(2007年7月以中國自動化集團名義在港股上市,)也完成了其質的飛躍。
但2007年鐵路技術政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