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光伏產業“金太陽工程”奪過接力棒,再次將巨額騙補丑聞推上浪尖。審計署最新發布“5044個能源節約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審計結果”,其中,8個金太陽工程項目違規使用資金2億元,單筆最高金額近6000萬元。不過,在“騙補門”索債、歐盟反傾銷打擊下,瀕臨險境的光伏產業在近期政府補貼新政利好下,又一次浴火重生。
A股市場幾番起落,眾多行業大浪淘沙,唯有一些躺在補貼高枕上的企業,或者依靠補貼扮靚業績的一些股票成了股市“不死鳥”。
丑聞:金太陽工程光伏企業騙補
6月20日,審計署發布公告顯示,在國家推行的金太陽示范工程補貼政策上,企業騙補現象嚴重。
審計署對2011年、2012年中央財政本級和轉移支付給廣東、安徽等18個省份的節能環保類“三款科目”資金(即能源節約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資源綜合利用三個款級科目資金)進行審計,發現有348個項目單位擠占挪用、虛報冒領“三款科目”資金16.17億元,占延伸審計資金額的2.6%。其中,8個金太陽工程項目違規使用資金2.07億元,占總違規資金的12.8%。
已實施4年、國家補助資金達200多億元的金太陽工程,長期以來飽受“騙補貼、拖工期、以次充好”的質疑。這一次,“金太陽”再度陰云密布。 8個違規使用資金的金太陽工程項目,包括廣東漢能光伏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而這次自5月開始的清算行動,涉及金太陽示范工程項目310個。到目前為止,財政部要求追回補貼的項目多達109個,涉及資金近百億元。
這次清查行動也讓整個業界為之震動。據悉,金太陽工程屬于一次性補貼,以現金形式補貼給“項目投資者”一筆達項目總投資50%的資金。這50%的資金,在項目投建前一般就預支其中的70%,剩余30%在完工后支付。
“這樣的補貼方式,給很多投資企業提供了騙補機會。他們實際建設的電站規模與申報規模不符,在建設上以次充好,甚至不去考慮以后并網發電是否可行。 ”一位券商分析師告訴記者,當時行業內很少有人愿意投資收益率低的光伏電站項目,正是由于金太陽的出現,才讓產業投資者對投資光伏電站興趣高漲;也正是因為有了補貼,才讓光伏產業捱過了“冬天”。
不過,這次清算并非意味著補貼結束。據了解,國家能源局已在分布式光伏發電工作會上,提出替代“金太陽工程”,將“提前現金補貼”改為“度電補貼”,新政有望在本月出臺。與金太陽工程的初始投資補貼不同,度電補貼將以電價補貼的方式進行。這就意味著,企業如果不發電,將無法獲得任何補貼。
逆襲:迎政策盛宴絕處逢生
金太陽工程余音未消,歐盟的懲罰性關稅又給光伏產業雪上加霜。上月以,歐盟委員會“認定”中國光伏產品莫須有的傾銷“罪名”,將貿易保護的大棒揮向了歐洲光伏市場上的最大出口國中國。
不顧18個成員國的反對,歐盟委員會宣布自6月6日起向中國光伏電池和關鍵部件征收11.8%的臨時懲罰性關稅。此為初裁的第一階段。歐盟同時稱,兩個月后,如果中歐雙方未能達成解決方案,此后4個月中,稅率將升至47.6%。此為初裁的第二階段。之后,今年底如果兩方依然未能達成解決方案,歐盟將進行最終裁決,在未來5年內執行更高關稅。歐盟的這一“響雷”,無疑將決定我國150多家光伏企業在歐洲市場的命運,涉及210億美元的貿易出口額和我國70%光伏產品的市場歸屬。更確切地說,將原本舉步維艱的中國光伏企業推向了懸崖邊緣。
豈料,烏云壓頂之際,一向為人左右的光伏產業猶如坐上了過山車,命運被瞬間逆轉。近期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一次性提出6條方案以促進國內光伏產業健康發展,計劃擴大可再生能源基金規模,并保障對分布式光伏發電按電量補貼的資金及時發放到位。至于本輪政策具體的補貼標準、補貼年限、補貼方式以及到賬時間,業內預計有望于三季度披露。
有了這一空前的政策利好,沉寂許久的光伏行業再次受到追捧,“中國光伏市場啟動元年”之類的說法充斥市場。從股價上看,盡管6月滬深指數哀鴻遍野,光伏板塊卻笑傲A股。處于行業上游的單晶硅企業隆基股份、處于中游的逆變器企業陽光電源、系統集成領域的專家特變電工和航天機電,以及中環股份等一系列公司勾畫了一枝獨秀的光伏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