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正在進行一場與“煤改氣”截然不同的節能減排探索。
本報記者在沈陽采訪了解,沈陽城市公用集團將在未來3年內,計劃投入20億元,采用新型氣固雙燃料工業鍋爐對城區傳統老舊鍋爐進行改造,以實現建筑物供暖節能減排。
但上述方向和沈陽市乃至遼寧省大力推行的“煤改氣”的方向并不一致。
“沈陽此次大規模推廣的意義重大,市里、省里乃至環保部都在看推廣效果。”沈陽城市公用集團董事長孫連政表示,對于沈陽這樣一個以煤炭為主要供暖燃料的城市來說,全面實行煤改氣的成本很高,在沒有財政支持的背景下,很難推進。
實際上,在“煤改氣”遍地開花之時,本報記者亦獲悉,就在前兩天召開的環保部廳局長會議上,亦再次質疑“煤改氣”可執行性。
一位參會的人士告訴本報記者,多位地方廳局長提出,我國的天然氣資源有限,很難滿足大面積的煤改氣;另一方面,煤改氣成本很高,在沒有國家財政補貼的前提下,地方財政很難獨力支撐,必須尋找成本低的可行性方案。
沈陽樣本
8月24日,位于桃仙機場附近的沈陽城市公用集團蘇家屯沙河2號熱源建設工地,工人們正緊張有序地進行鍋爐本體鋼架安裝工作。據悉,蘇家屯沙河2號熱源采用了國內自主開發的新型燃煤技術。
沈陽市城市供熱設計研究院院長欒曉偉向記者介紹:以沙河2號熱源為例,燃料用量減少三分之一以上,供暖成本減少30%以上。
孫連政表示,供暖屬于一個高污染行業,對沈陽市大氣污染排放的“貢獻”排在第二位,僅次于汽車尾氣排放。其中,污染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傳統老式燃煤鍋爐,包括公用集團在內的供暖行業,都在探索新的節能減排路徑,但從燃料來源、運營成本、實際改造可行性等角度考慮,以天然氣作為燃料來源很難大面積推廣。
經過全面嚴謹的論證,公用集團未來3年內計劃投入20億元,采用新型氣固雙燃料工業鍋爐,來取代現有的傳統老式燃煤鍋爐。
在改造和新建項目全面投產后,孫連政介紹,全集團將實現年節約標煤約33萬噸,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125萬噸,年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約1.58萬噸,年減少氮氧化物排放量約0.21萬噸,年減少煙塵排放量約0.34萬噸。
“煤改氣”引地方疑慮
據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包括遼寧省在內的17個省市都制定了“煤改氣”的計劃。
但在欒曉偉看來,對于沈陽這樣一個以煤炭為主要供暖燃料的城市來說,全面實行煤改氣很不現實,其他的不說,成本就很難支撐。此前,國家發改委環資司馮良處長也曾指出,煤炭在能源中的主導地位難以改變。
在日前召開的環保部廳局長會議上,與會人員對遍地開花的“煤改氣”方案進行了充分的討論。
一位參會的人士告訴本報記者,多位廳局長在會議上表態,地方在能源結構調整推“煤改氣”上難度很大。一方面,我國的天然氣資源有限,很難滿足大面積的煤改氣;另一方面,成本太高,地方很難承擔。
上述人士進一步介紹,剔除天然氣的成本不算,為了防止天然氣短缺導致的設備停運,很多地方不得不上煤、氣兩套設備,成本亦大大增加,而在國家無專項財政補貼的情況下,地方財政根本無法負擔。
在這種情況下,不少地方開始探索通過對現有燃煤技術進行改造,進而達到與“煤改氣”一樣節能減排的目的。據記者了解,在地方技術改造的探索中,此前已有山西、甘肅等地進行過類似沈陽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