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在美麗的旅游城市杭州,主題為“清潔核能助力兩富浙江”科普宣傳系列活動在浙江省科技館舉行正式啟動儀式,數百位杭州市民和在杭大學生參觀了同時舉行的核電科普展覽。這標志著浙江省范圍內規模最大、受眾最廣、為期最長的一次核能科普公眾宣傳活動,在核電落戶浙江30年之際正式拉開序幕。
核能科普宣傳創造雙贏局面
據介紹,此次核能科普系列宣傳活動由浙江省科協、浙江省能源局、浙江省環保廳等單位主辦,以“清潔核能助力兩富浙江”為主題,時間跨度為一年。在總結以往核能科普宣傳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浙江廣大公眾對核能科學知識的需求,以“點、線、面”相結合的形式在全省各地開展核能科普系列公眾宣傳活動。
根據浙江最新提出的發展目標,建設“兩富浙江”意指建設“物質富裕”和“精神富有”的新浙江。物質富裕自然離不開充沛的能源供給,精神富有則意味著在公眾中普及較高程度的科學知識素養。另一方面,核能的發展利用也有賴于公眾對核能科學理性的認識。在這一背景下,浙江舉辦核能科普宣傳活動的雙贏意義尤為凸顯。
浙江省能源局副局長陳海濤在當天的啟動儀式上表示,弘揚求是的科學精神,普及核能科學知識,需要政府、有關部門和廣大核能科技人員重視和加強核科宣傳工作,通過各種途徑,消除公眾不必要的恐懼和疑慮,加強社會公眾對核知識的了解,倡導科學、理性的核能認知觀。
扎根浙江三十年的中核集團秦山核電基地在當地核能科普宣傳中一直發揮重要作用。當天,中核集團秦山核電基地又向浙江科技館捐贈了國產百萬千瓦壓水堆核電站主線原理模型、燃料組件等7組模型,以供該館長期展覽。
據陳海濤介紹,此次系列科普宣傳活動將會在未來通過舉辦高端科普報告會、大型專題展覽、向全省教育系統、圖書館、科技館贈書、贈送模型以及開展科普進校園、進機關、進社區等多種形式向全社會傳播核能科普知識,并利用廣播電視、網絡、平面媒體等多種平臺,讓更多的公眾參與科普活動,了解核能常識。還將通過科學行走等形式,邀請全省各地的社會公眾走進核電站,用親身體驗消除對核能核電的神秘感。同時在杭州、寧波、臺州、溫州、嘉興、舟山等地區開展重點核能科普宣傳,用生動形象的核能發電原理及部件模型、互動游戲等形式,讓公眾了解核能的特性。
核電裝機已占電力總裝機10%
建設“兩富浙江”離不開生態文明。加強生態建設,發展清潔能源,優化能源結構,浙江按照國家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大力發展核電,是未來一段時期內陸地區難以企望的優勢。
1982年11月我國大陸第一座核電站——秦山核電站落戶浙江海鹽,使浙江成為我國自主核電的發源地。秦山核電站自1991年建成發電以來,至今已經安全運行21年。現在浙江境內共有秦山核電與三門核電兩大核能發電基地。秦山核電基地目前共有7臺運行機組,裝機容量430萬千瓦;另有2臺百萬千瓦核電機組在建,全部建成后,總裝機容量將達到630萬千瓦。
核電的大建設、大投入、大產出直接帶動當地經濟綜合實力顯著提高。據統計,2011年海鹽縣地區生產總值中核電占比達到25.36%,地方財政稅收中核電占比達到14.0%,并由此催生了核電關聯產業的發展。
專程前來參加此次科普宣傳活動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核集團快堆首席專家徐銤特別強調了核電對浙江的重要意義。他在致辭中表示,“經過三十年的發展,目前浙江已經成為擁有秦山核電基地和三門核電基地的核能發電大省。核能作為重要的清潔高效能源,在浙江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持續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當天的展覽中有一個展臺上擺放了各種家用電器,市民只要動手點擊按鈕,就可以看到這些家用電器消耗的每度電中具體有多少是來自核電,這引起了很多市民的興趣,一時間成了最熱門的展臺。30年來,浙江與核電從相識到相知,從各自發展到關聯發展,已成功探索出一條新路,核電已深深地融入浙江,核電元素已成為浙江人民經濟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最初秦山基地選址開始,浙江省地方政府和中央核電企業的相互支持、信任構成了今天核能在浙發展的根本基礎。中核集團總經理錢智民在拜會浙江省領導時曾表示,浙江省是中核集團最重要的戰略合作伙伴和核能發展基地。
2010年浙江省出臺的《關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定》中,明確把“積極發展核電”作為浙江努力打造全國清潔能源基地示范省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秦山核電基地還被浙江省授予“第二批浙江省生態文明教育基地”的稱號。秦山基地所在的海鹽縣也提出了“支持核電、依托核電、發展海鹽”思路,圍繞核電積極打造裝備制造業。
“實現兩富浙江,從能源戰線來看,提供清潔可持續的能源動力,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要提高核電的比例。”陳海濤表示,“目前浙江核電的裝機已經接近全省總裝機容量的10%。浙江長遠的發展需要核電來作支撐,支持浙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按照現在的規劃,到2020年,浙江核電裝機可能到2000萬千瓦左右,到2030年,核電裝機將有望達到到3000萬千瓦左右。”
展望未來30年,發揮沿海區位優勢,充分利用安全、清潔、高效的核能電力必然是浙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和優化選擇,也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早日建成“物質富裕、精神富有”的現代化浙江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