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批復2012年底掛牌之約流產,始終推動國網成立的原廣電總局副局長張海濤出任——中國廣播電視協會會長,廣電國網公司的成立不僅一波三折,而且再次變得撲朔迷離,由此也引發了諸多業內人士對“三網融合”事實性流產的擔憂。
中國廣播電視協會在今日(6日)上午召開的“換屆改選大會”(第六屆理事會議)上宣布,原國家廣電總局副局長張海濤將出任新一屆中國廣播電視協會會長。這意味著張海濤以后將不再可能主政中國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簡稱“國網”或“中國廣電”)。此前,張海濤一直是國網的推動者,根據此前的種種安排,業界普遍預計,國網公司掛牌成立后將由他出任董事長。
去年10月29日,張海濤因年齡原因已離任廣電總局副局長。據悉,在兩年多以前開始著手制定的國網公司組建最初方案中,張海濤就已經是國網公司的領導者。同時,廣電系統近十年間網絡改造、網絡整合等產業化的過程都在他的分管范圍之內,他是最熟悉實際情況的領導,在各省網公司也有著一定的影響力。
針對張海濤的離任,電信業研究人員付亮認為,廣電國網公司在等待廣電總局的大部制重組,中國移動研究員陳志剛更是預言此次人事變動是“三網融合事實性流產”標志之一。
廣電國網的成立,是三網融合試點的重要組成部分,掛牌成立之后將逐步對各地方廣電資產進行整合,成為全國范圍內有線電視網絡和三網融合的運營主體,最終具備寬帶網絡運營等業務資質。它被外界稱作繼移動、電信、聯通后的“第四運營商”。
不過,國網公司掛牌日期一直未確定。2012年11月,一份國務院已批準并下發的關于同意組建廣電國網的文件,在業內激起波瀾,當時便有各種消息傳來,廣電國網即將將正式掛牌。廣電國網公司由財政部出資,廣電總局牽頭組建并代管,注冊資本金45億元。
當時,鈦媒體即曾評論,如此掛牌,頗有些趕鴨子上架的味道,只為赴兩年多前那個2012之約。2010年1月,國務院批準并公布了推進三網融合的總體方案,其中就包括,在2012年底之前組建完成國家級有線電視網絡公司。但這兩年,其實三網融合遲遲進展不大,幾乎可以說各自都已分道揚鑣,自說自話。
但目前,顯然這個2012年之約已流產。而就在張海濤任命消息傳來之時,業內又起新的猜測,廣電國網公司的成立,恐怕要推遲到今年3月份即兩會之后了。
國網的成立一波多折,輾轉反復。在三網融合專家吳純勇看來,即使國網掛牌成立,先掛牌后整合的國網也不能很好地開展電信業務。
吳純勇在接受《華夏時報》采訪時曾表示,國網成立的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現在看來,真正將所有的省網整合進國家有線網絡公司估計還需要5年,新成立的國網并不能很好地開展電信業務。”他說,“只是說,國網的成立讓廣電系統不再分散,有了一個統籌規劃的主體。”
直面已成熟運作多年的三大運營商,國網公司并不具備優勢,無論是資金基礎,融資能力,還是業務能力,包括公司內部管理的運作效率。直至去年10月底廣電總局與工信部互發雙向進入牌照。
隨著2012年結束,三網融合將告別試點階段轉而進入推廣階段。在吳純勇看來,廣電運營商在2013年將面臨多重壓力,而作為運營主體的國網也不會輕松。
“在內部,行業自身的技術及網絡仍未全部統一;廣電運營商自身全國一盤棋運營格局還沒有完成。而競爭對手電信運營商寬帶提速計劃正在開展,IPTV業務已成規模。”
正如鈦媒體此前文章《內憂外患,廣電國網要怎么玩?》分析的,掛牌不掛牌已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計劃要先業務整合,再資產和人員整合,先掛牌再融資的廣電國網,如何在內憂外患中,真正實現人員和資產的整合。
中國廣電網絡分散,各省都有省、地市、縣三級,股東成分復雜,不僅有國有股份,也有很多外來資本。各省發展情況不一,還有十余家上市公司如何估值、整合,都是問題。
由于牽涉到復雜的利益重新分配,國網公司成立后,張海濤這樣背景的政府人士未必是真正合適的領軍人,對國網來說,目前更需要的是懂資本運作的高手。如何整合、盤活復雜的資產,及進一步融資,已是耽誤之急。不妨參考當年網通重組上市,張春江與田溯寧的組合。
雖然網通重組上市至今仍充滿爭議,期間的數百億資本窟窿至今是迷,也備受指摘。在此不做道德評價,從資本角度說,沒一個懂資本運作的人,還真難以做成此次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