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在外憂內患之下跌入低谷。在雙反、虧損、破產等一連串壞消息的刺激下,媒體和輿論對光伏的關注度又重新回到一個高點。上次的高點出現在2005年尚德海外上市成功之時。但截然不同的是,上次的關注多是正面的,這次的關注多是負面的。七年的變遷,讓人唏噓。
光伏行業目前危機四伏,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全行業性虧損;在中國前十大光伏公司Q2資產負債表上,債務累計達到17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13.94億元),整個行業已接近破產邊緣。
2)產品價格暴跌,2011年,多晶硅價格下跌50%,組件下跌41%。
3)歐美雙反貿易壁壘。2012年9月歐盟啟動對華光伏產品的反傾銷調查,反補貼調查也將開始。2012年10月美國商務部公布雙反終裁結果,對中國光伏企業征收的合并雙反關稅在23.75%到254.66%。世界最大的歐美光伏市場將關閉對中國產品的大門。
目前輿論的焦點之一是“光伏的危機是如何造成的?”一些經濟界和企業界人士將問題的根源歸于一點:政府的過渡干預造成產能嚴重過剩。此觀點為媒體傳播后擁躉眾多,影響廣泛。本人認為,產能過剩確實是原因,但這僅僅是一個表象或者更深層因素的結果而已,離“罪魁禍首”還有一段距離。在如此嚴重的危機之下,如果不能正本清源,對危機的根源有清楚的認識,必將危害行業的復蘇,埋下下一次危機的禍根。
讓我們抽絲剝繭地找出光伏危機的原罪。只有找到問題,才可能解決問題。
2011年全球新增光伏裝機量28GW,全球組件產能為63GW。中國的組件產能為40GW,產量為23GW,國內裝機僅為2.5GW。在中國和全球范圍內,產量和裝機約為產能的50%,確實是過剩。但我們更應該分析過剩的背景。2011年歐債危機爆發,歐盟各國開始大幅削減補貼,造成海外市場萎縮,光伏發電的市場增速迅速下降。那為何歐盟一感冒中國就要發燒呢?因為歐盟裝機占全球市場的70%,而我國光伏產品72%都依賴出口海外市場。是因為中國沒有市場需求嗎?錯,中國光伏市場潛力巨大。我給大家提供一組數據:
1)1GW光伏電站約占地20平方公里,1000GW約需2萬平方公里,相當于柴達木盆地的1/10面積。以中國目前組件每年40GW的產能,就需要生產25年。
2)目前中國有480億平方米建筑屋頂面積,如果在其中的10%屋頂建光伏系統,就將形成500GW太陽能電池市場。
我們假設一下,如果國內市場打開,中國光伏產品的出口比率如能72%下降到50%,出口/國內=1/1(比較健康的產業比率),這時對海外市場的出口量會下降5.5GW,約為11GW。中國光伏產品在歐美(2011年裝機量為22GW)當地的市場占有率將從目前的75%下降到50%。歐美本地的生產商還會對中國廠商如此抵制嗎?歐美政府會啟動雙反嗎?過渡依賴海外市場的嚴重后果就是中國失去定價權,在別人屋檐下,只能看他人臉色,到處被雙反,受制于人。
國內市場的滯后才是造成產能過剩以及歐美遭遇雙反的真正原因。國內企業因本地市場受限,不得不涌向海外市場,為擴大市場份額降低成本,野蠻地擴大產能,透支的產能交織全球金融危機導致在海外市場價格暴跌,暴跌招致雙反,海外市場受限,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圖謀國內市場,又是一番吐血價格混戰,為攤低成本只能繼續擴產。中國光伏行業正在走入一個不可延續的惡性循環。所以中國的產能是相對于因歐債危機而造成的海外市場萎縮以及國內市場受限而過剩,根本不存在絕對過剩。過剩是內外因素疊加的結果,不是根源。
面對如此大的市場潛力,為何中國國內市場遲遲無法釋放,生產廠家非要舍近求遠呢?實際上,國內光伏市場的瓶頸不是成本和技術,而是并網難。
無論是光伏,還是風電,任何新能源項目最終的投資收益途徑是依靠發電。發電使用有兩種途徑:1)自發自用;2)出售給電網,就是并網上傳。目前,對于分布式屋頂光伏電站,電網要求必須自發自用,不許上傳。只有對于經過特許權招標的集中式地面光伏電站,才可發電上傳,真正售電。這部分電站每年額度是很小的。并網的受限極大地限制了光伏市場的發展:
1)對于分布式屋頂光伏電站,由于只能自發自用,電站的建設容量必須受業主本身最大耗電量的限制,否則過多的發電只能浪費。這會造成業主的屋頂資源無法充分利用。
2)如果想存儲過多的光伏發電,一種方案是增加儲能單元。可是目前蓄電池成本昂貴,維護成本高,一般的業主是承擔不起的。多余的電上傳本來是最經濟的消納渠道,現在被電網封死了。
3)并網的難度遏制了民間資本對光伏電站投資的積極性。屋頂光伏電站實際上一個穩定的投資回報產品。它會給業主源源不斷地發電創造價值,風險比證券產品低,維護起來很簡單,比經營一家餐館、公司等實業容易得多。本來應該有很大的市場潛力。
不能確保光伏電的并網,就無法保證光伏系統投資者的利益,必然限制市場發展,最終導致中國國內市場大大落后于制造產能。
并網為何難?并網難的官方解釋是由于電網安全問題,實質上是利益分配問題。并網侵犯了電網的壟斷利益,新能源自發自用一度電直接導致電網減少一度電的價差收入。所以電網對于可再生能源并網的積極性不高,甚至阻礙可再生能源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