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用在經歷寒冬洗禮的光伏產業,或許再適合不過了。
我國光伏產業在經歷行業寒冬后,國家相關部門鼓勵國內光伏市場快速發展,出臺了分布式補貼政策、可再生能源配額制、電網強制收購等政策,在一連串利好政策的驅動下,我國大規模的光伏市場開啟在即。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國內的光伏設備制造企業似乎因歐美的“雙反”而“因禍得福”。處于下游的光伏逆變器企業,受到國家政策的惠及,市場需求不斷擴大,有望迎來春天。
市場進一步擴容
在海外光伏市場低迷的情況下,政府救市的意愿較強,財政部、科技部等四部門聯合宣布將借助財政補貼、“金太陽示范工程”、“太陽能屋頂”項目等舉措,強力推動光伏發電在國內的大規模應用。
據國家能源局出臺的《太陽能發電發展“十二五”規劃》(簡稱《規劃》)指出,到2015年底,我國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2100萬千瓦以上,這意味著未來3年我國光伏發電裝機容量有望擴大6倍以上。此外,國家能源局還下發了全國光伏分布式發電示范區申報通知,通知中,能源局明確將光伏發電“十二五” 裝機目標數字在此前基礎上再加碼一半。初步估算,“十二五”光伏發電市場蛋糕將超過3000億元。
巨額蛋糕引來多方垂涎,國內光伏制造企業紛紛將觸角向下游延伸。由于光伏逆變器與上游多晶硅、電池片等并無直接的聯系,下游市場的擴大將直接拉動逆變器的市場需求。
事實上,受益于價格優勢,在國內企業占據逆變器市場主要份額的情況下,國內裝機容量不斷擴大,提振了對國內光伏逆變器的需求。“對于大功率光伏逆變器市場,盡管產品價格仍將下跌,但由于市場需求量的擴大,大功率逆變器市場仍有望迎來發展機遇期。”追日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分公司市場總監馮巍在接受筆者采訪時表示。
諸多瓶頸待解
據不完全統計,國內逆變器生產企業在2011年便已突破150家,且不論2012年有多少新進入者,單是去年的數據已經讓行業顯得臃腫異常,這些企業爭食市場蛋糕的同時,往往忽略了產品質量和穩定性,低價競爭態勢進一步惡化。
東方證券發布的報告認為,國內一些項目的逆變器報價延續下降趨勢,并超出了此前的預期。預計國內逆變器市場價格戰將不可避免,不少公司正通過主動降價的策略來維持原有市場份額乃至搶占競爭對手的份額。
與價格競爭并行而來的,則是行業洗牌。
面對產能過剩,競爭激烈,質量不達標的企業必定在行業洗牌中被淘汰出局。但也要看到硬幣的另一面,任何一個行業都要經過從波峰到波谷的過程,這是市場發展的規律。國家從政策層面加以規范市場,設定了準入門檻,以引導企業加快技術進步,促進產業整合。業內資深人士表示,對于任何一個行業來講,價格走低有利于市場規模的進一步擴大,有利于整個產業快速發展。因為逆變器價格的下降,降低了光伏電站的投資成本,提升了光伏電站的投資收益。同時,成本下降以及逆變器廠商之間的激烈競爭,促使企業不斷進行技術創新,提升管理和運營能力。當然,逆變器價格下跌使得企業利潤不斷減少,用于研發的投入會受到一定程度的牽制,長遠來講不利于企業的發展。
需警惕外企擴張
事實上,面對國內光伏發電市場的巨額大蛋糕,以及政府政策的“東風”,跨國企業也難抵誘惑。目前,德國太陽能龍頭企業“SMA太陽能科技集團”對江蘇兆伏愛索新能源有限公司72.5%股權的收購事件,引起了光伏逆變器乃至整個光伏行業的震動,對此事件質疑聲不絕于耳。
“現在光伏業界動蕩,連SMA都進行了裁員,減少成本,這也是他們收購中國企業的主要原因。并購所帶來的聲譽勢必會在一些重大項目上起到一定作用。國內同行為了競爭項目,可能會引發更激烈的價格戰。但同樣也要看到,國內企業的產品并不輸給國外企業,因此,此次并購更加堅定了做中國名牌企業的決心。”馮巍表示。
專家認為,適當的引入競爭利于產業發展,但如果類似的收購行為進一步擴張,有可能導致優秀光伏企業被國外收購,控制國內市場。企業和政府在解決困難的同時,要警惕外資巨頭對中國光伏產業鏈的收購和戰略布局。
隨著光伏逆變器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大型光伏逆變器企業間并購整合與資本運作日趨頻繁,國內優秀的光伏逆變器生產企業愈來愈重視對行業市場的研究,特別是對企業發展環境和客戶需求趨勢變化的深入研究。一大批國內優秀的光伏逆變器品牌迅速崛起,逐漸成為光伏逆變器行業中的翹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