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三地原油變化率4.27% 油價上調在即個別地區限售柴油
新華社石油價格系統2月19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三地(迪拜?布倫特?辛塔)原油2月18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率為4.27%?
國內成品油零售價格調整在即。隨著三地原油移動變化率超過4%,成品油調價窗口已全面開啟。全國各地汽柴油銷售單位都已開始上調零售價格,大部分地區柴油價已高于批發限價,個別地區甚至限量銷售柴油。
分析人士預計,本輪調價周期較長,截至目前已是第65個工作日,故推遲時間不會太長。據卓創資訊測算,此次價格上調的幅度約在350~400元/噸,折合93#汽油上調0.27~0.31元/升,0#柴油上調0.30~0.34元/升。
據了解,受國家發改委上調成品油價格預期的影響,全國各地中石化、中石油等主營銷售單位都已開始上調成品油銷售價格,幅度約為50~200元/噸不等,大部分地區柴油已高于批發限價,個別地區甚至限量銷售柴油,預計近期在調價尚未落定之前,價格仍將面臨一輪上漲行情。(新華網)
國辦出臺意見:兩年后節能型內燃機將達六成
為加強內燃機工業節能減排,促進節約石油資源和改善空氣質量,近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強內燃機工業節能減排的意見。
意見提出,到2015年,節能型內燃機產品占全社會內燃機產品保有量的60%,與2010年相比,內燃機燃油消耗率降低6%—10%,實現節約商品燃油200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200萬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10%,采用替代燃料節約商品燃油1500萬噸。
意見公布了11個加強內燃機工業節能減排的重點領域和任務,指出,到2015年,新生產的車用柴油機全部應用高壓燃油噴射系統,燃油消耗率比2010年降低5%—8%。30%—40%新生產的車用汽油機產品應用缸內直噴燃油系統,燃油消耗率比2010年降低8%—10%。同時,還將加快制定出臺內燃機制造企業準入條件,健全標準體系,加強監督管理,加快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出臺經濟激勵政策。(人民日報)
十部門出新規促粉煤灰高附加值利用 年產量將達5.7億噸
日前,發改委等10個部門聯合發布新修訂的《粉煤灰綜合利用管理辦法》。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有關負責人18日在回答記者問時表示,預計“十二五”末粉煤灰年產生量將達到5.7億噸,鼓勵對粉煤灰進行高附加值和大摻量利用,要求各級資源綜合利用主管部門會同相關部門,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鼓勵和扶持措施。
《管理辦法》鼓勵對粉煤灰進行高附加值和大摻量利用。還明確提出,用灰單位可以按照《國家鼓勵的資源綜合利用認定管理辦法》有關要求和程序申報資源綜合利用認定。符合條件的用灰單位,可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申請享受資源綜合利用相關優惠政策;鼓勵在具備條件的建筑、筑路等工程中使用符合國家或行業質量標準的粉煤灰及其制品;對粉煤灰大摻量、高附加值關鍵共性技術的自主創新研究,相關部門將給予一定支持;各級資源綜合利用主管部門會同相關部門,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鼓勵和扶持措施。
粉煤灰是煤炭燃燒后的固體廢棄物。(經濟參考報)
網曝濰坊環保局透露央視暗訪 回應稱系秘密調查
近日,有網民通過微博反映,山東省濰坊市許多企業,將污水通過高壓水井壓到地下1000多米的水層,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18日,山東省環保部門稱,調查取證未通知企業。
據山東省環保部門稱,當地個別企業亂排污水污染環境的情況是存在的,網絡上所反映的通過高壓水井將污水排到地下1000多米的情況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山東省環保廳14日成立了一個7人調查組進入濰坊進行調查取證,調查方式是秘密進行的,并沒有通知當地政府和相關部門的企業。
截至目前,當地已經調查了6家重點企業,這些企業都是有人舉報、有污染先例的企業,他們中有紡織企業、造紙企業和化纖企業等等。從調查的情況來看,其中一家燃料企業是存在著一定的環保問題,主要是環保設施嚴重老化,環保部門當即對這家企業進行了關停處理,但是網上所傳的那種深度污染地下水的情況,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京華時報)
中石化澄清:收購母公司 上游資產尚無確定時間表
針對近期有報道稱中國石化可能向母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收購部分上游油氣資產一事,這家中國第二大石油公司今天發布澄清公告稱,收購尚無確定的時間表。
中國石化表示,公司董事會已注意到關于“公司可能收購母公司上游資產及公司于2013年2月14日完成的H股配售與該可能的收購有關”的報道。
對此,公司做出如下澄清說明:向母公司收購上游油氣資產系公司現有商業計劃的一部分;中國石化一直在從商業、法律和財務的角度對母公司在中國境外持有的各項資產進行初步評估。截至此次公告發布之日,可能的收購尚無確定的時間表。
澄清公告同時稱,如中國石化2013年2月4日發布之公告所披露,配售所得募集資金將用于一般運營資金,包括但不限于補充流動資金、償還債務以及投資;除向母公司可能的收購外,公司目前并未與母公司以外的其他方面討論任何須予披露的收購計劃。(上海證券報)
億晶光電董事長困局:讓出企業控制權還是失信于股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