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國農業機械化保持了整體推進、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2013年將繼續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力爭農機化發展好中求快、又好又快。”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在日前召開的全國農機化工作會議上如是說。
張桃林指出,2012年我國農業機械化繼續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農機裝備總量持續增加,裝備結構和布局不斷優化;全國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預計達到57%,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以上。水稻插秧、玉米收獲等機械化作業水平迅速提高,分別比上年提高4個和6.5個百分點;農機化技術推廣面積持續擴大,新技術加快推廣應用;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持續增強,服務領域向縱深發展。農機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農機工業產值持續增長。農機制造業、流通業加快發展,大型化、專業化、品牌化發展趨勢明顯。農機裝備水平、作業水平、科技水平、服務水平和安全水平進一步提高,為實現我國糧食產量“九連增”、農民增收“九連快”提供了強有力的物質裝備支撐。
201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開局之年,也是實現農機化“十二五”規劃目標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將農機化科學發展引向深入,對于鞏固和發展農業農村經濟好形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要繼續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在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等突出問題上有新進展,力爭農機化發展好中求快、又好又快。
張桃林強調,十八大為“三農”發展描繪了藍圖、指引了方向、明確了要求、作出了部署。展望未來,農業機械化進一步快速發展的需求迫切、潛力巨大、條件有利、前景廣闊,仍處在黃金發展期。我們在增強發展信心的同時,也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清醒認識到在發展中仍存在著雖然農機裝備數量大幅增加,但裝備結構不合理、農機運用基礎設施條件差現象依然嚴重存在;雖然農業生產方式整體邁入了機械作業為主的新階段,但還有10個省市耕種收機械化水平低于40%;雖然農機從業人員數量龐大(機手超過5000萬人),農機專業合作社有了較大發展,但服務規模小、組織化程度低,高技能人才少,農機使用效率和經營效益亟待提高;雖然我國農機工業產值全球第一,但技術自主創新能力弱,很多農機產品質量不穩定、可靠性不高,新產品新技術有效供給嚴重不足等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
記者注意到,本次會議對今后一個時期促進農機化發展工作進行了部署,提出要以推進“五個體系建設”為戰略重點,加快構建促進農機化發展的長效機制。一是完善農機化政策法規保障體系,二是完善新型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三是完善農機化科技創新體系,四是完善農機化人才支撐體系,五是完善農機化公共服務體系。
會議明確了2013年農業機械化主要發展目標和工作著力點。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力爭達到59%;水稻機械化種植、玉米機收水平分別達到33%和45%,較2012年分別提高3個和5個百分點;油菜、甘蔗、棉花等大宗經濟作物機械化生產要有突破性進展,林果業、畜牧業、漁業、設施農業和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協調推進。圍繞工作目標,2013年農機化工作總的要求是“促發展、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強能力、保安全”,具體落實好六個方面的措施:一是突出規范實施,認真落實農機化發展政策。高效規范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確保補貼機具關鍵農時用得上,作用早發揮。二是突出引導扶持,大力推進農機社會化服務。三是突出技術集成,加快應用農機化先進技術。四是突出標準執行,全面開展農機化質量管理。五是突出源頭管控,依法強化農機安全監理。六是突出能力提升,不斷加強農機化系統自身建設。尤其是加強反腐倡廉建設,完善廉政內部約束和外部監督機制,確保財政資金安全、干部政治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