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心理學協會第一任主席斯坦利·霍爾說,“個體發生學是對種族系統史的簡要概括。”他認為我們應該觀察一下兒童是如何有順序地對游戲感興趣,這些游戲是怎樣與每一種主要的、連續的人類生活方式相符合。兒童早期喜愛攀登椅子與桌子,這正是人類最初在樹林中的生存。后來他們喜歡爬進很小的空間中,用毯子、被子制作藏身之所,這是模仿人類居住在洞穴的生存。他們喜歡與動物一起玩耍,這是人類進入田園生活的生存。最終達到工業社會的生存,與車輛一起生存。
人類發展史在一寶身上果然重演。一歲多點,他開始熱愛攀登。他借助板凳登上沙發,從沙發登上茶幾,從茶幾登上桌子,我估計給他一根樹枝,他就能像泰山那樣“唷嗬”一聲,降落在冰箱之巔。后來他去兒童樂園玩,經常看到哥哥姐姐爬進一個洞里,宣布“這是我的家”,回到家的晚上一寶就關掉燈,躲在被子里說,“媽,我在山洞里。”人類穩步邁入農耕時代,一寶四處追逐貓貓狗狗。最后偉大的工業時代終于來臨,一寶全身心投入到收集汽車的活動中去了。
我很難理解一個這么小的孩子,他對汽車的愛簡直是排他性的。文學作品或育兒指南里的孩子們,睡前都會高端大氣上檔次地請求“媽給我講個白雪公主的故事吧”,可一寶只會要求“媽給我講個灑水車的故事”,你要他換個主題,他就說,“媽給我講個水泥攪拌車的故事。”
當然,根據麥克盧漢大師的意見,男人對車的愛,是器官性的,與性沖動相關的。但我家這位朋友不還是天使嗎?天使會有性沖動的想法太淫蕩了,所以我身為一個純潔的偵探小說愛好者,對此的推理是:他愛汽車,實在是因為工業時代每天見到最多的就是汽車了。當然,我們還有比汽車多得多的人,可是不幸他就是愛機器比愛人更多。
機器的成功其實符合邏輯,它們具備了我們這個時代人生贏家需要具備的一切要素:它們快,它們硬,它們冷酷無情效率高。
而大師們說,我們改變了世界,世界也會改變你和我,人類創造出的機器,也正在異化人類,而且這異化越來越深刻。幾年前英國一位科學家寫過本書,關于如何鎮壓將要發生的機器人起義。可見當前人類社會的狀況雖然越來越糟,但最糟糕的是,高瞻遠矚的科學家們已經看到了問題的實質:越來越機器化的人類,他們起義的概率甚至比機器人起義還要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