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海外媒體的消息,歐盟貿易委員古赫特(Karel de Gucht)將在本周三建議歐盟,對中國產光伏產品征收懲罰性進口關稅,以“保護”歐盟同行。其建議如獲通過,那么6月6日前歐盟可能會執行臨時性措施,初步稅率或為30%甚至更高。
對于這一突如其來的消息,部分光伏公司已經計劃將產能轉移,隨后再看事態會如何發展并做新策略應對。
雙方博弈多時
“對歐盟征稅這件事,我們內部是有一定預期的.”阿特斯公司全球高級市場總監張含冰告訴《第一財經日報》,“今年3月6日,凡是出口到歐盟的光伏組件,都被要求在歐洲各國海關進行強制預登記。這似乎是在提醒我們,反傾銷稅的征收將落地。一旦進行預登記,就意味著反傾銷稅實施后,中方企業會被追溯征稅。舉例說,6月1日我們被歐盟征稅,3月~5月我們出口至歐盟的產品反傾銷稅也要上繳。”
晶科能源一位管理層就向記者表示,他個人原先以為,中歐之間是可以和平協商此事的,但古赫特的上述消息又讓人覺得意外,“本來大家預期,商務部可能在今年3月對產自歐美的多晶硅實行雙反措施,初裁稅率20%到50%之間,但商務部并沒有下達通知。雖然說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案子,但仍表明我國政府可能在給歐盟留時間。而就在五一放假期間,一些歐洲的貿易協會管理者也對我們透露,歐盟會在6月前與中方達成一致性協議。而且,歐盟委員會內部也有一派人士并不贊成對華產品實施重稅。”
英利法務總監樊振華的觀點是,歐盟反傾銷調查的結果能否有利于中方,還要看政府層面的協調、游說、雙方企業及協會層面的準備等等,結果很難預測。
企業打算轉移產能
盡管2012年全年,我國太陽能光伏產品對歐洲出口額為111.9億美元,同比下降45.1%,但仍占我國光伏產品總出口額233億美元的近一半,今年1到2月,我國對歐的光伏出口額為12.7億美元。
而且,經歷了2011年和2012年的業績大跌,不少對光伏公司在一季度都迎來了開門紅。據海通證券的統計,2012年一季度全行業雖然銷售收入下滑了6.31%,但光伏硅片及電池、組件的整體毛利率上揚了1.68%,期間費用率也同比上升6.53個百分點。
而面對洶涌而來的征稅消息,對所有產品出口歐洲的光伏企業都將造成打擊。海潤光伏CEO楊懷進就認為,歐盟新政的影響要大于美國(去年5月17日,美國商務部也提出對華光伏電池實施反傾銷稅)。
“這兩者的區別是,若要(把光伏組件)出口到歐洲,我們必須從源頭的多晶硅、硅片直至最后的組件,都不能是‘MADE IN CHINA’。而要實現美國避稅的話,你可從其他亞洲國家采購電池片,再于中國做成組件出口至美國。美國只是對電池實施反傾銷,歐盟是對所有光伏產品征稅,顯然歐盟的調查面更廣、殃及的光伏企業數量要更大。”楊懷進解釋。
楊懷進說,海潤光伏現在有律師、企業個別部門在跟蹤此事,“但還沒有找到應對方法,仍然要走一步看一步。”
但阿特斯公司正準備考慮新的避稅方案。方案之一是,由原先從中國出口歐洲,變為從加拿大出口。阿特斯加拿大廠一共有400兆瓦的產能,現在是滿負荷運轉,“我們要算的一筆賬是,如果把光伏產品從加拿大運到歐洲的話,運費、定價等是否能比歐洲本土的光伏組件更具有優勢。假設不是選擇加拿大的話,我們在哪里建新廠最合算?當然,第二種想法若要落實,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
晶科能源前述管理層則說,他們之前已做過預案,“我們從去年年底、今年年初就在調低對歐出口量,現在歐洲總出貨量占公司全部銷量的三分之一左右,無論今后歐盟追溯或真的開征30%稅,對晶科總體影響都不會特別大。我們這陣子也專門成立了一個考察組,去南非和東南亞國家調查那邊的經濟環境、人力成本及運輸條件,未來可能在這些地區設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