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第一屆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成立大會近日在北京的中國科技會堂舉行。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聯合在華注冊的機器人行業骨干企事業單位、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70多家,經歷近一年的努力,終于共同發起成立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由此正式啟動了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新歷程。
成立產業聯盟
機器人是集控制論、信息技術、傳感技術、機械電子、人工智能、材料和仿生學等多學科于一體的高新技術產品,是先進制造業中不可替代的高新技術裝備。作為衡量一個國家工業自動化水平的重要標志,機器人產業發展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關注。美國、歐盟、日本、韓國等主要經濟體,紛紛將發展機器人產業上升為國家戰略,并以此作為保持和重獲制造業、服務業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我國于1972年開始研制工業機器人,至2006年將智能服務機器人列入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綱要,于2012年發布服務機器人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
近年來,廣大企業積極探索,勇于實踐,以沈陽新松、廣州數控為代表的骨干企業對機器人領域積極投入;以南京埃斯頓、萬豐科技、固高科技等為代表的新興企業迎難而上;國機集團、上海電氣等企業集團,都把以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制造裝備板塊作為企業發展的重要戰略取向。庫卡、安川、柯馬等國際機器人主流品牌移師中國、謀求發展,使機器人產業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發展態勢。如今,應行業發展的要求,并在國家各部委的大力支持下,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在政府部門的指導下,組織力量先后參與了產業調研、規劃編制、專項實施等工作,并聯合70多家業內同行共同發起組建了行業組織———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
據了解,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單位為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理事長為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理事長單位包括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等10家。同時,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還成立了第一屆專家委員會。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王瑞祥在成立大會上表示,產業聯盟作為積極投身機器人產業的企事業單位自愿發起組建、集科技研發、生產制造、應用服務為一體的非營利性組織,是以產業鏈為依托形成的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協同共進、互利共贏的合作新模式,是促進產業實現健康有序發展的服務平臺,此舉正式啟動了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新歷程。
我國的行業差距
從2010年開始,我國工業機器人進入高速發展階段。當年保有量達到5.2萬臺。2011年銷量達到2.2萬臺。預計到2015年,中國機器人的需求量將達到3.5萬臺,占全球市場的16.9%,成為規模最大的機器人市場。
但是和世界先進國家相比,我國的機器人研制與生產還處于起步階段。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機器人擁有量僅是日本的五分之一、美國和德國的三分之一左右。而從機器人密度(萬名員工使用機器人臺數)上看,韓國是347臺,日本是339臺,德國是261臺,而中國僅為21臺,差距十分明顯。應用領域也僅局限于汽車、機械加工、電子、物流等有限范圍。
其次,國產機器人核心技術薄弱,關鍵零部件與可靠性差距較大,控制器、伺服電機和精密減速器等關鍵零部件嚴重依賴進口,應用領域的適用性技術與產品仍處于摸索階段。
另外,國產機器人市場份額和附加值較低。我國中高端機器人的應用,還需要使用進口產品。據統計,2011年我國進口機器人3.8萬臺/8.66億美元,進口數量比上年增長62%,進口金額比上年增長64%。而國際品牌產品占國內市場份額超過90%。隨著機器人技術與產品的廣泛應用,我國未來市場與發展具有巨大的潛力。
面對此種狀況,王瑞祥呼吁,機器人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先導產業,在促進機械工業轉型升級、提升整體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需要行業不斷增強發展機器人產業的歷史責任感。
對市場的信心
第一屆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的成立得到了許多行業企業的熱烈響應,不僅許多制造商企業的董事長親臨聯盟現場,而且還有很多用戶企業也加入這個團體。
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曲道奎、庫卡機器人首席運營官鄒濤等還在大會現場發言。他們對聯盟的成立以及作用給予高度的評價,并表示下一步將支持聯盟工作,與聯盟其他成員一起共同打造好這個平臺。
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何敏佳在接受中國工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12年廣數的機器人銷售量是100臺,2013年準備達到1000臺,將來肯定要做到1萬臺。機器人的關鍵零部件減震器目前已經在廣數研制成功,正處于批量試用階段。在談到一些關鍵零部件的研制過程時,何敏佳表示,有些事情看起來很難,但只有走進去,才知道難不難。
在技術研發方面,廣數認為有幾點很重要。第一,是研制的前期積累。廣數從開始研制機器人至今,已經有七八年的時間。第二,在研發方面,廣數摸索并自創一套研發的“并列研究”方式,即成立多個研發組就某一項技術同時開展研究,以增強研發組之間的競爭力,并使研發工作向更細、更深方向發展。目前這種研發方式已經在數控系統方面應用成熟,并已經轉移到機器人研制工作中來。第三,是人員的穩定性。數控系統的穩定性需要8年才能得到驗證和實現,因此讓技術人員在企業穩定7~8年是對企業管理者的一個挑戰。同時,何敏佳還在大會發言時表示,這次來參加大會,很有感觸,回去以后準備在現有4個機器人的研發團隊基礎上,再增加2個。
川崎機器人(天津)有限公司營業企劃部部長山崎真表示,川崎在中國的機器人銷售這幾年一直處于增長態勢,特別是這兩年的增長率都在一倍,去年銷售總量為七八百臺。目前還是完全從日本進口。
那智不二越(上海)貿易有限公司機器人事業中心總經理劉曉兵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是日本最早介入機器人研發生產的首批企業,到中國來晚了。不過公司去年的業績還不錯,2011年時公司只有7個工程師,2012年已經增加到40人,銷量也在翻倍。公司在中國銷售的機器人都是從日本進口,不過最近公司也開始在張家港的獨資工廠開展一些裝配工作。公司的減震器是自己設計,委托日本的企業制造。
對今年市場充滿信心的企業不在少數,杭州高博智能機器有限公司總經理季紅衛表示,公司主要做上下料自動裝置,主要的客戶群是國內的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2012年的銷量下降一些,但堅信2013年一定可以回升。
成立產業聯盟
機器人是集控制論、信息技術、傳感技術、機械電子、人工智能、材料和仿生學等多學科于一體的高新技術產品,是先進制造業中不可替代的高新技術裝備。作為衡量一個國家工業自動化水平的重要標志,機器人產業發展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關注。美國、歐盟、日本、韓國等主要經濟體,紛紛將發展機器人產業上升為國家戰略,并以此作為保持和重獲制造業、服務業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我國于1972年開始研制工業機器人,至2006年將智能服務機器人列入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綱要,于2012年發布服務機器人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
近年來,廣大企業積極探索,勇于實踐,以沈陽新松、廣州數控為代表的骨干企業對機器人領域積極投入;以南京埃斯頓、萬豐科技、固高科技等為代表的新興企業迎難而上;國機集團、上海電氣等企業集團,都把以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制造裝備板塊作為企業發展的重要戰略取向。庫卡、安川、柯馬等國際機器人主流品牌移師中國、謀求發展,使機器人產業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發展態勢。如今,應行業發展的要求,并在國家各部委的大力支持下,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在政府部門的指導下,組織力量先后參與了產業調研、規劃編制、專項實施等工作,并聯合70多家業內同行共同發起組建了行業組織———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
據了解,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單位為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理事長為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理事長單位包括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等10家。同時,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還成立了第一屆專家委員會。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王瑞祥在成立大會上表示,產業聯盟作為積極投身機器人產業的企事業單位自愿發起組建、集科技研發、生產制造、應用服務為一體的非營利性組織,是以產業鏈為依托形成的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協同共進、互利共贏的合作新模式,是促進產業實現健康有序發展的服務平臺,此舉正式啟動了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新歷程。
我國的行業差距
從2010年開始,我國工業機器人進入高速發展階段。當年保有量達到5.2萬臺。2011年銷量達到2.2萬臺。預計到2015年,中國機器人的需求量將達到3.5萬臺,占全球市場的16.9%,成為規模最大的機器人市場。
但是和世界先進國家相比,我國的機器人研制與生產還處于起步階段。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機器人擁有量僅是日本的五分之一、美國和德國的三分之一左右。而從機器人密度(萬名員工使用機器人臺數)上看,韓國是347臺,日本是339臺,德國是261臺,而中國僅為21臺,差距十分明顯。應用領域也僅局限于汽車、機械加工、電子、物流等有限范圍。
其次,國產機器人核心技術薄弱,關鍵零部件與可靠性差距較大,控制器、伺服電機和精密減速器等關鍵零部件嚴重依賴進口,應用領域的適用性技術與產品仍處于摸索階段。
另外,國產機器人市場份額和附加值較低。我國中高端機器人的應用,還需要使用進口產品。據統計,2011年我國進口機器人3.8萬臺/8.66億美元,進口數量比上年增長62%,進口金額比上年增長64%。而國際品牌產品占國內市場份額超過90%。隨著機器人技術與產品的廣泛應用,我國未來市場與發展具有巨大的潛力。
面對此種狀況,王瑞祥呼吁,機器人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先導產業,在促進機械工業轉型升級、提升整體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需要行業不斷增強發展機器人產業的歷史責任感。
對市場的信心
第一屆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的成立得到了許多行業企業的熱烈響應,不僅許多制造商企業的董事長親臨聯盟現場,而且還有很多用戶企業也加入這個團體。
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曲道奎、庫卡機器人首席運營官鄒濤等還在大會現場發言。他們對聯盟的成立以及作用給予高度的評價,并表示下一步將支持聯盟工作,與聯盟其他成員一起共同打造好這個平臺。
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何敏佳在接受中國工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12年廣數的機器人銷售量是100臺,2013年準備達到1000臺,將來肯定要做到1萬臺。機器人的關鍵零部件減震器目前已經在廣數研制成功,正處于批量試用階段。在談到一些關鍵零部件的研制過程時,何敏佳表示,有些事情看起來很難,但只有走進去,才知道難不難。
在技術研發方面,廣數認為有幾點很重要。第一,是研制的前期積累。廣數從開始研制機器人至今,已經有七八年的時間。第二,在研發方面,廣數摸索并自創一套研發的“并列研究”方式,即成立多個研發組就某一項技術同時開展研究,以增強研發組之間的競爭力,并使研發工作向更細、更深方向發展。目前這種研發方式已經在數控系統方面應用成熟,并已經轉移到機器人研制工作中來。第三,是人員的穩定性。數控系統的穩定性需要8年才能得到驗證和實現,因此讓技術人員在企業穩定7~8年是對企業管理者的一個挑戰。同時,何敏佳還在大會發言時表示,這次來參加大會,很有感觸,回去以后準備在現有4個機器人的研發團隊基礎上,再增加2個。
川崎機器人(天津)有限公司營業企劃部部長山崎真表示,川崎在中國的機器人銷售這幾年一直處于增長態勢,特別是這兩年的增長率都在一倍,去年銷售總量為七八百臺。目前還是完全從日本進口。
那智不二越(上海)貿易有限公司機器人事業中心總經理劉曉兵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是日本最早介入機器人研發生產的首批企業,到中國來晚了。不過公司去年的業績還不錯,2011年時公司只有7個工程師,2012年已經增加到40人,銷量也在翻倍。公司在中國銷售的機器人都是從日本進口,不過最近公司也開始在張家港的獨資工廠開展一些裝配工作。公司的減震器是自己設計,委托日本的企業制造。
對今年市場充滿信心的企業不在少數,杭州高博智能機器有限公司總經理季紅衛表示,公司主要做上下料自動裝置,主要的客戶群是國內的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2012年的銷量下降一些,但堅信2013年一定可以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