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重慶市主城區某醫院內,機器人“護士”正在巡查病房,看到這個怪異的機器,病友們紛紛圍了上來品頭論足。原來這是郵電大學研發的一款醫療服務型機器人,醫生可以通過機器人的眼睛觀察病人情況,幫助醫生分析病人的病情等信息。隨著重慶市汽車、電子等產業發展,工業機器人運用將越來越廣泛。另外預計到2020年,我市機器人產業規模將達到1500億元,產業商機巨大。
市場
千億機器人產業待開發
如今,醫療服務型機器人只是重慶市機器人產業應用的一個縮影,除了從事醫療、維護保養、保安、救援、監護等工作的服務型機器人,還有面向工業領域的多關節機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機器人、特種機器人陸續亮相重慶市各行各業。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預計,2014年,中國將成為全球工業機器人需求量最大的市場。
市經信委副主任尹華川此前向記者表示,重慶市將全面啟動機器人與智能裝備產業的建設,建造“全球機器人之都”。預計到2020年,重慶市機器人產業規模將達到1500億元。根據規劃,重慶市發展機器人將以工業機器人整機為突破口,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瞄準焊接、涂裝等市場需求較大的品種重點攻關,針對減速器、伺服電機等有一定技術基礎的關鍵零部件集中力量發展,堅持整機帶配套的“垂直整合”發展模式。靠市場需求吸引全球機器人產業鏈上的優勢資源入駐,最終實現重慶機器人產業的發展目標。
“目前,重慶市主要是對工業機器人有更大需求。”重慶市機器人與智能裝備產業發展聯盟秘書長王瑞介紹說,重慶制造業眾多,而且都處于轉型升級期,機器人市場需求量巨大。汽車和筆電行業工業機器人的需求占整個市場的50%,其他如制藥企業、乳制品相關企業都對特種機器人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
瓶頸
研發機構與市場“脫軌”
面對機器人產業的巨大蛋糕,在業內人士看來,一個尷尬的現實是,重慶市機器產業在產學研上,卻形成了研發機構與市場需求的“脫軌”。5月28日,參加重慶市機器人產學研用校企對接會的重慶信奇建材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經理廖前行就表示,機器人應用是全球的趨勢,這在我國已經達成共識。但國內以高校為主的研發機構與一些真正的市場需求產生一些“誤差”。會上,市經信委裝備處副處長謝正茂也表示,重慶市科研單位是有非常多而且非常優秀的科研成果,但部分科研成果并未及時的投放市場,或者沒有很好地加以利用。另外王瑞也表示,在用工荒頻頻出現的情況下,重慶的很多制造企業都愿意使用機器人,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會有效改變企業落后的生產方式,同時為重慶這一傳統老工業基地的企業升級轉型提供機遇。但現實是,很多制造企業有市場需求,但不知道如何對接,這意味著機器人需求巨大,卻找不到機器人生產單位,造成市場與生產的對接不暢。
舉措
校企聯手實現無縫對接
研發機構如何掘金機器人產業,而市場又能輕易地尋找到想要的機器人產品?產學研用的校企園區對接或是一個有益的探索。在近日的重慶市機器人產學研用校企園區對接會上,中科院等6家科研機構對外展示了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與部分機器人生產公司聯手開發機器人產品。商報記者了解到,現場參會的30多家企業中,有10家企業和研發機構表達了合作意向。如當天佛山家騰電子重慶公司與重慶郵電大學就達成了合作意向,雙方準備在機器人導航系統方面進行合作。
重慶市機器人與智能裝備產業發展聯盟秘書長王瑞表示,這是重慶市機器人產業的首次產學研對接會議,希望對接會能對研發機構、制造和使用企業、工業園區能夠實現“無縫”對接。“在今年4月底,重慶市機器人與智能裝備產業發展聯盟成立,機器人產業鏈上的幾乎所有校企共53家單位都參與了進來。借此解決各大企業、科研機構‘各自為戰’的狀況,通過整合機器人與智能裝備產業領域的相關資源,加速促進重慶機器人產業發展。”王瑞說。
商機診脈
細分市場產業機會更多
“在機器人全產業鏈的每一環,每一個細分市場都有賺錢的機會。”重慶市機器人與智能裝備產業發展聯盟秘書長王瑞介紹說,所以進入機器人產業的企業,不要只看到機器人本身,還應關注其產業鏈上的每個環節。如重慶某教育咨詢有限公司就是做的機器人產業鏈上的一環,該公司將模型搭建和計算機編程有效地結合在一起,讓孩子們能設計自己的機器人。這個相對簡單的機器人還能根據編程情況設計機器人行走路線圖,很受家長和學生的歡迎,家長認為可以讓孩子接受前沿技術,同時還鍛煉了孩子的思考和動手能力,學生覺得好玩、新奇。該公司副總經理袁小瓊介紹,他公司2006年涉水機器人行業,當年參加課外活動的學生不到40個,但是現在已經發展到每年5000多人次。
“除了機器人本身的生產制造外,其配套產業也是一個巨大的市場。”王瑞說,比如生產伺服電機和減速器等關鍵零部件的企業明顯不足。另外西南大學智能機器人研究室主任王宇俊教授也很苦惱,生產機器人用的材料,比如高性能電池、碳纖維、輕金屬等重慶市場少見或者根本沒有,這些都是機器人產業的掘金機會。此外,還要注意的是,盡管重慶市機器人產業的市場需求大,但企業也不能盲目投資。首先,要緊密關注市場需求,比如當前國內大環境都在轉型升級,那么在一些生產環節能代替人工的機器人需求比較大;其次要與有需求的企業做好對接,最好以特殊定制的形式完成銷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