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6月6日起,歐盟開始向我國光伏產品征收臨時反傾銷稅。業內人士表示,盡管初裁結果好于預期,但仍將對我國光伏產業產生諸多不利影響,在國產光伏產品價格優勢蕩然無存的情況下,行業正顯現加速外移趨勢。
一價格優勢蕩然無存
從6月6日起,歐盟開始對產自我國的光伏產品征收11.8%的臨時反傾銷稅,如果中歐雙方未能在8月6日前達成解決方案,屆時反傾銷稅率將升至47.6%。雖然經過反復協商,歐盟最終還是對我國光伏產品祭出了反傾銷大棒。
業內人士介紹,近年來,隨著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其在國際競爭中的價格優勢逐漸凸顯,成為全球主要的光伏產品供應國之一。歐盟是全球最大的光伏應用市場。中國光伏產業聯盟的數據顯示,歐盟市場的光伏產品主要產自中國大陸和臺灣、韓國、美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且按銷售價格區分,今年5月,產自中國內地的光伏組件約為0.66美元∕瓦,臺灣、韓國等地產的組件約為0.73美元∕瓦,美國、歐盟產的組件約為0.8美元∕瓦。
但此次歐盟征收的臨時反傾銷稅將使中國光伏產品喪失這一價格優勢。中國光伏產業聯盟秘書處王世江介紹,歐盟在初裁中將臨時反傾銷稅率定為11.8%,正好卡住了中國光伏產業的脖子。“11.8%的稅率意味著中國光伏組件的銷價將抬高至約0.78美元∕瓦,其價格優勢將蕩然無存。”
阿特斯陽光電力公司是我國光伏龍頭企業之一,公司董事長瞿曉鏵介紹,在過去的4年中,受益于精細化分工及原料成本的下降,我國光伏組件價格下跌將近3∕4。因全球產能過剩,自2012年初以來,光伏產業已進入薄利時代。今年一季度的行業平均利潤率低于8%,“在歐盟11.8%的稅率之下,我國產品已不可能通過降價維持價格優勢”。
二國內產能或向海外遷移
記者了解到,這次歐盟對我國光伏產品的反傾銷與之前的美國“雙反”不同。在美國的光伏“雙反”中,明確指出了“使用非中國產電池片的光伏組件不在‘雙反’范圍內”,而這次歐盟的光伏反傾銷則包括了硅片、電池片、光伏組件等所有光伏產品。
“這意味著我國企業不能通過中間產品的海外采購規避歐盟的反傾銷稅收。”瞿曉鏵說,在這種情況下,我國企業只有將整個生產都向海外遷移,才有可能重新進入歐盟市場。
我國另一家光伏龍頭企業——英利綠色能源有限公司公共關系總監梁田表示,歐洲是我國光伏產品出口主要市場,其征收11.8%的反傾銷稅,會造成我國產品出口嚴重受阻,在此情況下,一些企業已做好轉移部分產能、在海外設廠的準備。
中國光伏產業聯盟秘書長王勃華介紹,歐盟對華光伏產品“雙反”的結果,業內早有預計,一些企業早在去年就開始向海外遷移。其中,我國光伏龍頭企業之一的中電光伏已在土耳其建設了生產電池片與光伏組件的工廠,并在5月底投產;阿特斯陽光電力公司也正在擴大其加拿大工廠的產能。
但產能外移實屬無奈之舉。全球光伏市場研究機構Solarbuzz高級分析師廉銳說:“光伏企業通過國外代工或者開廠成本會高出很多。海外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如我國般完善的光伏產業集群,人工成本也明顯高于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