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天然氣企業總是強調,在可再生能源發展上“政府不應該主導產業發展”,即政府不應頒布可再生能源補貼和減免稅等優惠政策。其實這很不公平,油氣行業當初也嘗過政府扶持的甜頭,但現在卻選擇集體性失憶。
能源行業本身不是自由市場,因此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政府都曾在能源市場的發展和監管中發揮主導作用。
英國《經濟學人》雜志最近撰文指出,美國扶持本土能源項目最早可追溯至19世紀初,當時政府向木材公司批準用地。而如今獲政府扶持的產業已經變成了可再生能源,只不過不再是批準用地這么原始,而是減免生產稅。
筆者認為,政府扶持沒有那么可怕,因為受扶持而成功的企業屈指可數,大部分都淪為行業發展的炮灰。據《經濟學人》統計,近年來替代能源占能源總量的比例越來越高。以2011年為例,與能源相關的總額高達240億美元的補貼中有2/3流向可再生能源和節能產業。僅燃料乙醇就獲得了60億美元的補貼,而相比之下,化石能源補貼則少的可憐,僅有25億美元。
獲政府高調扶持的美國光伏企業Solyndra經營失敗的案例和風能項目過高的補貼成本引發外界擔憂:政府的錢到底花得值不值得?
要解答上面這個問題并不容易。實際上就連補貼的確切定義是什么都存在爭議。美國能源研究所(InstituteforEnergyResearch)近日發布了一款名為聯邦能源支出追蹤器的工具,通過這款小巧的工具,任何人都能查閱企業到底得到了多少政府補助、貸款擔保或者以減稅方式體現的補貼。
該機構主席托馬斯-培爾在發布會上強調,近幾年,風能、太陽能和生物柴油三個產業獲得了大量的政府補貼,目前這屆政府在清潔能源領域的支出是上屆政府的7倍。更要命的是,大量重復的項目為浪費、詐騙和腐敗提供了溫床。“現在五花八門的補貼致使清潔能源比其要替代的常規能源成本還要高,并且性能還不如后者可靠。”
美國能源研究所的用意是反對所有的能源補貼,但上述工具的問世卻給了解政府扶持能源發展的力度有多大提供了可能。發布會上,美國能源研究所介紹了哪些數據能追蹤,哪些不能追蹤。例如,數據庫只包括專門針對能源的稅收補貼,而不含生產稅收抵免等其他還針對別的工業領域的稅收優惠。
可惜的是,這些數據不能反映所有的問題,因為最老的數據僅到2009年為止。事實上據筆者掌握的另一份可靠研究報告,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頭15年內僅獲得了4億美元補貼,相反同一發展階段油氣行業獲得的補貼高達18億美元,核電產業補貼更高,為33億美元。
在高油價時代,石油行業補貼最終低于替代能源補貼并不稀奇。石油享受到的補貼在過去一直很優厚。例如,從事深海采油的公司就受益于美國政府1996至2000年之間實施的一項優惠政策:由于當時油價很低,為鼓勵企業參與成本較高的海上項目,政府停止了征收暴利稅。多虧了當初政府的扶持,這些項目才能順利展開,而直到今天,相關的企業仍能從項目中獲取不菲的利潤。美國墨西哥灣石油產量的1/4更來自上述項目,該地區開發得到了長足發展。
在石油開發的早期,政府給予的扶持同樣優厚。1931年美國經濟大蕭條期間,油價暴跌。產油大州——德克薩斯州州長羅斯-斯特林曾派遣數千人的國民自衛隊隊員騎著高頭大馬進駐德州東部油田,強行阻止油田生產,防止油價進一步下滑。當時石油公司歡迎聯邦政府對油價進行干預。
在筆者所舉的案例中,政府都對能源行業進行了干預,但結果卻是良性的,都為大眾提供了可持續且便宜可靠的能源供應。
可再生能源的問題不在于是否需要補貼,而在于這些補貼到底值不值得。短期內要想回答這個問題很難,但對政府補貼的數據進行追蹤意味著邁出了解決問題的第一步。